了解最新公司動態及行業資訊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思想旗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行動指南。習近平馬克思主義觀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精髓,是中國共產黨馬克思主義觀演進與升華的最新成果。
一、中國共產黨百年砥礪奮進中的“第一個重要的問題”
中國共產黨的100年,是矢志踐行初心使命的100年,也是理論創新發展的100年。中國共產黨在百年砥礪奮進中面臨的第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要牢固樹立科學的馬克思主義觀。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歸根到底是因為馬克思主義行!”
什么是馬克思主義觀?集中到一點就是認識和對待馬克思主義的總的觀點和態度。其核心思想包含認識和實踐兩大統一方面,即什么是馬克思主義、怎樣對待馬克思主義。在這個總命題下,有四個緊密聯系的重大時代課題,即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四個重大時代課題是總命題在中國社會發展各個階段、各個時期的具體化、時代化和實踐化。對總命題和分命題構成系統的認識和對待,構成中國共產黨人的馬克思主義觀。關于這個問題的重大意義,毛澤東同志早有明確論斷:“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就是第一個重要的問題”。這是因為,對這個問題的自覺程度,直接關系著黨的事業興衰成敗。在我們黨的百年奮斗征程中,如何認識和對待馬克思主義的問題,總是以新的樣態和具體內容擺到全黨面前,要求我們黨作出科學回答和正確處理。我們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總是能在新的環境下,總結經驗、克服錯誤思想的影響,把握住科學馬克思主義觀問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把我們黨的事業引向勝利。
中國共產黨波瀾壯闊的百年歷程,展開的正是這樣的歷史畫卷。中國共產黨作為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是以認識和接受馬克思主義為歷史起點和邏輯起點的。建黨初期,李大釗在1919年5月和11月的《新青年》上,以高度的理論自覺,發表了《我的馬克思主義觀》一文,系統闡述了唯物主義歷史觀。他還在《再論問題與主義》等文章中“批駁反馬克思主義思潮,論證馬克思主義符合中國需要的深刻道理”。這些具有原創性的精辟觀點表明,中國共產黨的創建就是以宣示科學馬克思主義觀為開篇的。換言之,黨在創建時期,就以這種形式提出了馬克思主義觀的核心問題:什么是馬克思主義、怎樣對待馬克思主義。但要以清醒的理論自覺認識這個問題的重大意義并且進行正確處理,還須在實踐中淬煉。
在抗日戰爭新的歷史時期,我們黨形成了正反兩方面歷史經驗。1935年1月召開的遵義會議,“事實上確立了毛澤東在黨中央和紅軍的領導地位,開始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馬克思主義正確路線在黨中央的領導地位,開始形成以毛澤東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開始了黨獨立自主解決中國革命實際問題的新階段”。為了從思想上徹底肅清黨內特別是黨的高級干部中存在的主觀主義、教條主義和不良作風,總結和吸取歷史上的經驗教訓,以提高廣大黨員干部特別是黨的高級干部的思想理論水平,增強黨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團結全黨進行偉大的抗日戰爭,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領導了一場集中開展的、普遍的馬克思主義教育運動,把解決理論與實際統一的馬克思主義學風問題即弄清什么是馬克思主義,應該怎樣對待馬克思主義的問題,概括提升成“第一個重要的問題”,這在全黨得到了高度認同。通過延安整風運動,毛澤東的馬克思主義觀更加成熟。馬克思主義在黨內外的陣地得到鞏固,實現了全黨的團結統一。黨的七大把毛澤東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毛澤東思想以獨創性理論豐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為奪取抗日戰爭的勝利和新民主主義革命在全國勝利,奠立了重要的思想政治基礎。
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夕,面對即將到來的中國社會主義革命的新階段、新任務,毛澤東總結黨的斗爭經驗,在肯定馬克思列寧主義普遍真理改變了中國的面貌和發展方向的同時,再次強調馬克思列寧主義必須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并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指導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實際,提出了關于社會主義改造的學說,制定了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領導黨和人民完成了社會主義所有制改造,建立起社會主義的中國,推進了毛澤東思想的豐富發展。在社會主義建設階段,毛澤東在1960年敏銳地指出:“我們已經進入社會主義時代,出現了一系列的新問題,如果單有《實踐論》、《矛盾論》,不適應新的需要,寫出新的著作,形成新的理論,也是不行的。”根據這些思想,毛澤東最先提出了要完成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第二次結合的任務。他通過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理論和實踐的雙重探索,推動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創立了一系列重大理論。如關于“社會主義基本矛盾、主要矛盾”“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學說;關于建立完善的獨立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四個現代化學說;關于完善和發展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學說;關于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的領導作用和自身建設的學說;關于運用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相互關系的馬克思主義原理對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進行指導,防止和平演變的學說;關于反對帝國主義和霸權主義的學說;等等。毛澤東的馬克思主義觀得到進一步豐富發展,開啟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新征程,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飛躍。
進入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我們黨領導人民一方面要創造一個社會主義的新世界,另一方面要反對帝國主義的和平演變,確保黨長期執政和國家長治久安,遇到的新挑戰、新威脅和新問題都是前所未有的。在邊干邊學、探索規律、摸索前進的過程中,在改天換地、取得巨大歷史性成就的同時,也犯了一些錯誤。“文化大革命”結束后,中國面臨向何處去的問題,在這個重大歷史關頭,鄧小平同志提出了“怎么看待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問題”,強調必須完整、準確地掌握毛澤東思想體系,并且領導了一場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這實際上是重新提出了堅持科學馬克思主義觀的問題。鄧小平提出“要努力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原則同我國實現四個現代化的具體實踐結合起來”。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組織路線,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開啟了我國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
在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在堅持毛澤東思想的基礎上,以鄧小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集中黨內的集體智慧,總結新中國成立以來正反兩方面的經驗,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從時代發展和具體實踐中提煉出一個新的歷史課題:“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并就其中一系列的基本問題作出了科學回答,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的歷史性飛躍,形成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理論成果——鄧小平理論及以其為開篇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我們黨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中,在深化對“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認識的基礎上,又面臨著與這一問題緊密相連、事關社會主義本質特征和社會主義制度優勢的重大問題。以江澤民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將這個重大問題凝練為“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以馬克思列寧主義和毛澤東思想關于政黨的學說為理論根據,以我們黨長期以來積累的治黨治國經驗,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形成的新的寶貴經驗為實踐基礎,適應當代世界和中國的發展變化對黨和國家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形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正確回答了“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重大問題。
黨的十六大以來,新形勢把“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的重大問題擺到了全黨面前,以胡錦濤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根據新的發展要求,形成了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科學發展觀集中體現了馬克思主義關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以新的形式和內容推動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豐富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豐富了我們黨的馬克思主義觀的內容。胡錦濤在紀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3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把我們黨30年來的全部理論和實踐活動,歸結為創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四個基本問題:“什么是馬克思主義、怎樣對待馬克思主義,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這是我們黨第一次從追根求源的意義上,對我們黨30年來的全部理論和實踐活動的本質作出的歸納,也是我們黨以“什么是馬克思主義、怎樣對待馬克思主義”的問題為首,將四個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按其內在聯系,層次分明地排列成中國共產黨人馬克思主義觀系統,反映出對問題認識的深化。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們黨處于一個全新的歷史方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習近平指出:“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是我們黨的靈魂和旗幟。中國共產黨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堅持實事求是,從中國實際出發,洞察時代大勢,把握歷史主動,進行艱辛探索,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指導中國人民不斷推進偉大社會革命。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歸根到底是因為馬克思主義行!”
習近平強調,在新的征程上,我們必須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全面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用馬克思主義觀察時代、把握時代、引領時代,繼續發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
習近平運用大歷史觀進一步概括了黨的歷史經驗的真諦,指出“以史為鑒、開創未來,必須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走自己的路,是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立足點,更是黨百年奮斗得出的歷史結論”。這一系列重大歷史論斷,以黨的百年奮斗歷史作為厚重底蘊,彰顯了我們黨對“什么是馬克思主義、怎樣對待馬克思主義”的認識所達到的新境界、新完善和新發展,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百年發展的最新成果。習近平的馬克思主義觀內容精深,特色鮮明。
二、習近平馬克思主義觀的鮮明特色
習近平的馬克思主義觀堅持正本清源和守正創新相結合、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具體實際相貫通、堅持理論創新與理論武裝相伴隨、堅持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發展現實文化有機統一,彰顯了鮮明的特色。
1. 堅定不移的共產主義世界觀
恩格斯認為,馬克思主義政黨有一個很大的優點,“就是有一個新的科學的世界觀作為理論的基礎”。恩格斯在《反杜林論》《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致威納爾·桑巴特》等文章中多次強調,馬克思主義始終堅持共產主義世界觀,其努力實現的是“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也可以說是“以每一個個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為基本原則的社會形式”。在《哲學的貧困》《共產黨宣言》《資本論》等馬克思主義理論著作中始終貫穿著這種新的世界觀。列寧把共產主義學說直接等同于馬克思主義的學說,稱“主要由馬克思創立的共產主義理論,共產主義科學,即馬克思主義學說”。恩格斯和列寧的論斷均表明,在博大精深的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中,最具有決定性意義的、使馬克思主義成其為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精髓就是共產主義世界觀。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中的各個原理都是共產主義世界觀的邏輯展開和生動體現。
堅定不移的共產主義世界觀正是習近平馬克思主義觀的第一個鮮明特色。
習近平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處處閃耀著馬克思主義真理光輝。習近平強調要堅持和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堅持和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堅持和運用馬克思主義“四大規律”和“五大觀點”。習近平講的這些原理和觀點,其最終落腳點都是從共產主義世界觀的高度,對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提出的關于“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是同樣不可避免的”“生產資料的集中和勞動的社會化,達到了同它們的資本主義外殼不能相容的地步。這個外殼就要炸毀了。資本主義私有制的喪鐘就要響了。剝奪者就要被剝奪了”等論斷所作出的論證。因為共產主義作為一種科學的世界觀,正是對整個物質世界特別是人類社會歷史發展、資本主義社會發展轉變為社會主義、社會主義向共產主義發展普遍規律的理論概括。
習近平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中國共產黨一經成立,就把實現共產主義作為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他強調要把堅定理想信念作為黨的思想建設的首要任務,解決好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問題。他深刻指出:“馬克思主義奠定了共產黨人堅定理想信念的理論基礎。我們要全面掌握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深刻認識實現共產主義是由一個一個階段性目標逐步達成的歷史過程,把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統一起來、同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統一起來”。他針對黨內存在的消極情緒和社會上出現的“共產主義虛無縹緲,遙遙無期”的論調,尖銳指出:“革命理想高于天。”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靈魂。“理想信念動搖是最危險的動搖,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險的滑坡。”“共產主義決不是‘土豆燒牛肉’那么簡單,不可能唾手可得、一蹴而就,但我們不能因為實現共產主義理想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就認為那是虛無縹緲的海市蜃樓,就不去做一個忠誠的共產黨員。”
2.人民至上的根本政治立場
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明確指出:“過去的一切運動都是少數人的,或者為少數人謀利益的運動。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共產黨人“沒有任何同整個無產階級的利益不同的利益”。毛澤東運用徹底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對《共產黨宣言》宣示的共產黨的根本宗旨作了中國式的表達,把“為什么人的問題”上升為“根本的問題,原則的問題”。毛澤東在《為人民服務》中指出:“我們的共產黨和共產黨所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是革命的隊伍。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在此之后,毛澤東多次闡述黨的人民立場,強調共產黨“就是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不要半心半意或者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為人民服務”。習近平沿著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創始人的理論道路前進,明確指出:“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政治立場,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區別于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我們講宗旨,講了很多話,說到底還是為人民服務這句話。”人民立場的鮮明底色在習近平的馬克思主義觀中十分耀眼。
高度評價人民群眾的歷史作用。習近平評價人民群眾歷史作用的論述很多,僅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人民”就出現了200多次。歸納起來,習近平肯定人民群眾是四大主體:歷史主體、實踐主體、創造主體、江山主體。作為歷史主體,在人類創造歷史的過程中,人民群眾是推動歷史前進的“真正動力”;作為實踐主體,在人類實踐和認識活動中,人民群眾是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力量;作為創造主體,在人類文明形成發展過程中,人民群眾創造著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和生態文明;作為江山主體,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
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習近平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在習近平的多次重要講話中,無論是論述黨的最高理想和現階段目標,還是論述黨的戰略指導和實踐指南,又或是論述黨的實踐路徑和奮斗歷程,都一以貫之地體現了“人民立場”的思想。例如,在論及黨的發展目標時,他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在論及“發展”問題時,他強調“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在論及“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問題時,他強調“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特征”“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就是要體現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權益、激發人民創造活力,用制度體系保證人民當家作主”;在論及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問題時,他強調“滿足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須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在論及“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問題時,他強調“為什么人的問題,是檢驗一個政黨、一個政權性質的試金石”“必須始終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在論及改革發展成果問題時,他強調要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做到“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保護人民人身權、財產權、人格權”“使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進民生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在論及“建設美麗中國”問題時,他強調“既要創造更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在論及“全面從嚴治黨”問題時,他強調“人民群眾反對什么、痛恨什么,我們就要堅決防范和糾正什么”;在論及依法治國問題時,他強調“要堅持人民當家作主”;在論及“繁榮發展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問題時,他強調“要解決好為什么人的問題”;等等。
這些論述深刻表明,習近平馬克思主義觀彰顯著堅持“人民立場”的鮮明底色。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尊重人民首創精神,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創造性和主動性;注重從人民群眾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與人民心心相印,與人民同甘共苦,與人民團結奮斗,時刻關注人民群眾的喜怒哀樂,親民、愛民、憂民、為民,情懷真摯。這些思想和行動,都體現在黨和國家的全部實踐中,體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落實在精準扶貧、人民健康至上、抗疫抗災斗爭等關于人民生活的一切方面。
3.唯物辯證法的方法
馬克思主義的創始人高度重視唯物辯證法。馬克思和恩格斯最為關注的事情和最重要的理論貢獻之一,同時也是他們在革命思想史上邁出的天才的一步,就是運用唯物主義辯證法研究政治經濟學,把唯物主義辯證法運用于歷史、自然科學、哲學以及工人階級的政治和策略。列寧稱辯證法是“根本的理論基礎”“馬克思主義的活的靈魂”“馬克思主義中有決定意義的東西”,馬克思主義的第二塊基石、“偉大的認識工具”。習近平馬克思主義觀,無論是對馬克思主義的認識和理解,還是對馬克思主義的實際運用和發展創新,唯物辯證法的方法都得到了徹底貫徹和光輝運用。
在對馬克思主義的認識和理解上,習近平把馬克思主義的各個方面辯證地、有機地聯系起來,論述了馬克思的光輝生平和偉大人格,探討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來源和主要構成、科學定義和基本原理、本質內涵和精髓要義、思維方法和實踐路徑、辯證發展和理論創新等方面。其中,對馬克思主義內部的、相關的對立統一關系,諸如理論與實踐、科學性與階級性、階級性與人民性等基本關系;對決定馬克思主義發展過程和實踐運用的關系,諸如馬克思主義原理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堅持與發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和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等;對馬克思主義作為認識主體的內涵,諸如馬克思主義發展的一元與多樣、馬克思思想與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形成發展中的領袖和群眾的作用、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整體與構成部分的關系;對馬克思主義同其他相關事物的關系,諸如馬克思主義著作文本和思想理論關系、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與教科書的關系,讀原著、學原文與悟原理的關系,馬克思主義和哲學社會科學,馬克思主義和非馬克思主義等關系,都進行了系統的梳理和精辟的闡述,給人以清晰的馬克思主義完整概念。
在馬克思主義的實際運用和發展創新上,習近平把唯物辯證法貫徹到推進政治、經濟、軍事、科學、文化、生態文明等各個方面的思維和決策上,形成了戰略思維、系統思維、辯證思維、創新思維、法治思維、歷史思維、底線思維、精準思維等八大系統思維,解決了防止領導干部“新辦法不會用,老辦法不管用,硬辦法不敢用,軟辦法不頂用”的情況。其中,辯證思維要求干部用全面、聯系和發展的眼光看問題。系統思維強調要注重各項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關聯性、層次結構性、動態平衡性、開放性、時序性、可行性,統籌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戰略思維要求站在戰略的高度,善于從政治上認識和判斷形勢,用世界眼光和戰略思維觀察和處理問題,增強總攬全局的能力,更好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創新思維是一種突破常規的,以超常規甚至反常規的,如逆向、心理、跟蹤、替代、發散、否定等多種思維方法,對未知領域進行富有探索性、創見性、新穎性、獨到性的分析、綜合、判斷和推理,發現和提出新問題及解決新問題的新方法、新思路、新途徑的思維活動。法治思維強調各級領導干部要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的能力,努力推動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環境,在法治軌道上推動各項工作。歷史思維就是用歷史的眼光來看問題、審視事物,從歷史聯系、歷史發展過程中把握事物本質與發展規律的思維。歷史思維要求透過紛繁復雜的歷史現象把握歷史發展邏輯,認清世界發展大勢,堅持從長期大勢認識當前形勢,從全局看局部,從歷史和未來看當下,不斷把握社會發展規律。底線思維強調領導干部凡事要從壞處準備,努力爭取最好的結果,做到有備無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動權。精準思維強調領導干部要習慣于把事情看準,做深、做細、做精、做實,不要粗枝大葉。上述八大系統思維是“實踐辯證法”在當代的重大創新成果。它真正成為推進黨和國家治理體系的變革,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成為解決重點突破與整體推進、系統的整體性和諸要素之間的協同性、系統的開放性與環境的協調性、系統的非平衡走向動態平衡性等問題的實踐指南。
4.知行合一的實踐觀
馬克思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把“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問題在于改變世界”作為理論發展的落腳點,表明“實踐”在歷史唯物論和馬克思主義認識論中具有基礎性地位和決定性意義。實踐范疇是馬克思主義創始人創立和闡發新世界觀特別是新的歷史觀和馬克思主義認識論找到的正確的立足點和生長點。唯物主義歷史觀和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科學框架就是以此為基礎和中心概念搭建起來的。列寧和毛澤東對實踐的首要的和基礎的地位也多次強調過。習近平繼承并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和毛澤東的相關思想,堅持“實踐第一”的原則,反復強調要學習掌握認識和實踐辯證關系的原理,不斷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展現了習近平馬克思主義觀亮麗的實踐特色。
“大道至簡,實干為要。”這是習近平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演講中作出的重要論斷。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關于“實干”的論述很多,如:“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新時代是奮斗出來的。”“奮斗創造歷史,實干成就未來。”“實干方能興邦、實干方能強國、實干方能富民。”“實干是成就事業的必由之路。”“實干才能夢想成真。”
“知行合一”深含中國文化和智慧的表達。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結合我們黨治國理政的實際,在重要講話中多次強調,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必須做到知行合一。習近平認為,知行合一,知是基礎、是前提,行是重點、是關鍵,必須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做到知行合一。
知從學習而來。習近平要求干部加強理論學習,補理論短板。理論學習要“把自己擺進去、把職責擺進去、把工作擺進去,做到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習近平的一系列重要論述,把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根本觀點、方法與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優秀思想結合起來,在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中,給予其具有時代氣息的全新的深刻解讀。
以知促行。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系統回答“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重大時代課題的過程中,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習近平要求領導干部要做到“知行合一”。首先要做到“知”,即是先要通過深入地、系統地、聯系實際地學習黨的創新理論,悟透原理,武裝頭腦,達到理論自覺,樹立起強烈的政治意識,堅定對馬克思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才能為行(實踐)提供方向、信仰、信念、精神支柱、規劃設計,等等,這叫以知促行。
以行促知。知具有“基礎和前提”的重要性,但畢竟不是目的所在。目的是行,行才是重點和關鍵。思想只有轉化為行動才能發揮偉力,奇跡只能由偉大實踐來創造。習近平強調“空談誤國,實干興邦”。做事關鍵在于落實,不要坐而論道。不實干,就不能成就偉業;不攻堅克難、奮斗不息,就不能實現夢想。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要做真抓實干的實干家。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打好三大攻堅戰,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工作,要履行職責,“踏石留印、抓鐵有痕”、久久為功,辦好實事,干成大事。“決不允許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決不允許在貫徹執行中央決策部署上打折扣、做選擇、搞變通。”要不怕狂風暴雨,知重負重,面對是非敢亮劍,面對困難敢沖前,面對危難敢搶先,面對失誤敢擔責,在方方面面的實際行動中、實踐創造中淬煉思想,檢驗自己是否真正學到了、接受了、踐行了黨的創新理論,對黨忠誠、對人民赤誠。同時通過實踐經驗的總結,提升認識,進一步深化對黨的創新理論的精髓要義、精神實質、科學內涵、實踐要求的領悟,這叫以行促知。
知行合一。知行合一,就是理論和實踐、認識和行動、科學性與實踐性相統一。理論、認識、科學性,其內涵不盡相同,但強調的都是知,即主觀世界對客觀事物的本質、發展規律和活動規律的真理性把握;實踐、行動、實踐性,其意不盡相同,但強調的都是行,即通過實踐創造,把改造主觀世界的成果轉化改造客觀世界的行動。知行合一,是由實踐與認識、社會生活的本質與實踐的主體之間辯證統一的深層關系決定的。社會生活的本質是實踐的,實踐的主體是有思維活動的人。實踐是聯系主觀與客觀的橋梁:一方面,實踐產生思想、決定認識,是認識的源泉、動力、目的、歸宿和檢驗真理性認識的唯一標準;另一方面,思想認識對實踐又有巨大的反作用。有什么樣的思想認識就會導出什么樣的行動,正確的思想指導產生正確的行動(實踐),錯誤的思想產生錯誤的行動(實踐)。充分發揮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主動性,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做到知行合一,歷史地、具體地把握知行關系,才是完整地、徹底地貫徹了馬克思主義認識論。
5.中國特色的話語表達
習近平馬克思主義觀的話語表達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一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原理、觀點作出中國式的釋讀。習近平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原著援引甚多,但并非停留于原文原論引證,大都或是用中國哲學思維、中國話語對其內容作出精辟概括,或是緊密結合歷史、理論、現實進行準確釋讀,使其中國化,更好地指導中國實踐,體現習近平一個極為重要的思想:“解決中國的問題,提出解決人類問題的中國方案,要堅持中國人的世界觀、方法論。”這方面的釋讀甚多。最為集中的是他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要求堅持的馬克思主義的“六大規律、原理”“五大觀點”、學習實踐的“九大方面”(馬克思主義關于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思想,馬克思主義關于堅守人民立場的思想,馬克思主義關于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思想,馬克思主義關于人民民主的思想,馬克思主義關于文化建設的思想,馬克思主義關于社會建設的思想,馬克思主義關于人與自然關系的思想,馬克思主義關于世界歷史的思想,馬克思主義關于馬克思主義政黨建設的思想)的概括,在深深挖掘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牢牢把握多處原論精義的基礎上,用中國的哲學思維形式、話語表達方式作了新的邏輯歸納,使中國人民得以更好地領悟和實踐。
二是在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分支層面上,辯證法、認識論、歷史觀、政治觀、價值觀、倫理觀,等等,用了大量的中國話語,如古代典籍、經典名句、寓言、成語、俗文、俚語、詩句、比喻等給以釋讀。這樣化古出新的詞語十分豐富,不勝枚舉,有的報告中多達幾十處。如《詩經》中提出的“夙夜在公”、賈誼提出的“國而忘家,公而忘私”、范仲淹提倡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也”、顧炎武提出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林則徐主張的“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等常被運用來進行民族美德、民族精神教育。又如在對黨員、特別是領導干部進行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價值觀、倫理觀教育時,習近平把王陽明的“心學”思想加以轉化,借以強調黨性教育是共產黨人修身養性的必修課;把《晏子春秋》里的“德莫高于愛民,行莫賤于害民”加以提升,告誡黨員干部要牢記宗旨;把“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加以創新,告誡黨員干部要重視細節瑣事,提高免疫力,拒腐防變;把“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賦予現時代內涵,教育黨員領導干部要站牢人民立場,培養熱愛人民情懷。
三是把實踐馬克思列寧主義轉化為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時,大量運用中國的話語,既有古代經典名句、寓言成語、俗文俚語、詩句比喻,又有群眾喜聞樂見的鄉村土語。比如“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讓群眾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等等,這種源自民間、貼近百姓生活、緊隨時代步伐、新鮮活潑的話語,對于馬克思主義的精神力量轉化為人民群眾偉大實踐的力量,起到了極好的作用。
四是從新時代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豐富實踐中凝練出的原創性概念。這方面的概念、標識性話語很多。如:中國倡導和堅持的正確義利觀、全球治理觀、新發展觀、新安全觀、新文明觀、義利兼顧的信任觀、“自主選擇”的制度觀,全人類共同價值,新型國際關系,新型大國關系,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反對和抵制的叢林法則、零和博弈;一方主導、幾方共治;梯度發展邏輯;結盟對抗;文明優越、文明沖突;肆意退群、肆意廢約;制度輸出、顏色革命;普世主義、西方中心主義;干涉內政、強權政治;國強必霸、依附體系、中心—邊緣結構;等等。習近平馬克思主義觀中這些中國特色鮮明的話語,包括新概念、新范疇、新論斷、新概括、新表述,把馬克思主義經典話語和中國傳承了幾千年的優秀歷史文化、廣大人民日用而不覺的價值觀念融通起來,彰顯了中國化馬克思主義話語的真理魅力和實踐偉力,為更多的人了解、接受、認同和踐行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的最新成果,并進行廣泛傳播樹立了標桿和榜樣,也深刻改變了國際話語的傳統格局。
6.突出馬克思主義政黨的領導作用
馬克思主義與無產階級政黨,前者是后者的思想武器、精神力量,后者是前者的物質的組織的力量,兩者不可分割。這是馬克思主義題中應有之義,也是習近平科學馬克思主義觀中特別引人關注的內容。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一方面強調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是我們黨的靈魂和根本。“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歸根到底是因為馬克思主義行!”必須堅定不移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要求全黨把掌握馬克思主義作為看家本領;另一方面,鮮明提出“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運所系。”必須全面加強黨的領導,強調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堅持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確保黨始終總攬全局、協調各方;鮮明提出全面從嚴治黨,明確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強調“中國共產黨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在長期奮斗中構建起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錘煉出鮮明的政治品格”。以政治建設為統領,堅持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同向發力,全面推進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以零容忍態度懲治腐敗,構建起體現馬克思主義政黨本質、符合時代發展和長期執政要求、系統完備的黨建理論體系,提供了應對“四大考驗”、戰勝“四種危險”,始終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思想保證,從而為馬克思主義發揮改造中國、改造世界的作用提供了物質的組織的保證。對于每一個共產黨員的黨性鍛煉來說,也就解決了姓黨和姓馬的內在統一的問題。
(作者簡介:梅榮政,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央馬工程馬克思主義發展史課題組第一首席專家,河南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帶頭人)
(本文系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大項目“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學習和實踐馬克思主義重要論述研究”(2019MZD024)的階段性成果。)
來源:《馬克思主義研究》2021年第10期
24小時熱線:
13951428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