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最新公司動態及行業資訊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作為數字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字金融的重要性日益凸顯,越發得到業界重視。近期,多家金融機構先后發布了“數字化轉型方案”,旨在更好地促進科技與金融服務相融合。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發展數字金融應聚焦三大重點領域。一是夯實數字基礎設施建設,關注數據價值化、數據產業化、產業數據化;二是將數字思維注入金融服務全流程,持續拓展數字金融的應用場景;三是統籌創新發展與數據安全,加強相關風險的防范與化解。
數字基礎設施有待夯實
“隨著數字經濟快速發展,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正在持續升溫,目前已從單向賦能支撐逐步發展到現代基礎設施體系全面融合發展。”在近期召開的2022金融街論壇年會上,與會嘉賓認為,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對于推動數字經濟發展意義重大,應持續夯實、完善相關技術創新。
什么是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它以算力為核心,融算力生產、傳輸和服務于一體,是數字經濟時代的新型生產力。”中國建設銀行運營數據中心副主任常冬冬表示,接下來,應著力打造新型算力基礎設施。
當前,我國算力基礎設施已達世界領先水平。其中,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體系基本構建,“東數西算”工程加快實施。截至2022年6月,我國數據中心機架總規模超過590萬標準機架,建成153家國家綠色數據中心。
針對金融領域,核心環節是金融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多位業內人士表示,接下來要打造布局科學、安全可靠的金融信息基礎設施,筑牢金融轉型與創新發展的“數字底座”。
“基礎設施建設在證券期貨業中備受重視。”中信建投證券首席信息官肖鋼表示,《證券期貨業科技發展“十四五”規劃》提出了開展“云、網、庫、鏈”一體化建設要求。一是建設行業云平臺,當前正在大力開展通用云產品服務建設,為行業提供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數字化云服務;二是推進證聯網建設升級,做好機構間的互聯互通;三是建設行業集中統一的大數據倉庫;四是打造分層統一、互聯互通、安全可靠的行業區塊鏈公共基礎設施。
推進金融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有兩個重點。一方面,重點關注數據的價值化問題。“數據作為一種全新的、關鍵的生產要素,它將與土地、資本、人力、技術等傳統關鍵生產要素發生化學反應,引發一系列變革。”中國農業銀行研發中心總工程師趙韻東表示,數據要素本身就蘊藏著巨大價值。
“要以數據為基石,把數據的深度挖掘、運用作為數字化轉型的核心競爭力。”中國銀行信息科技部副總經理馬龍認為,要重塑數據治理架構,建立企業級的數據模型,搭建一體化的數據分析與運用平臺,打通數據壁壘,形成內外部數據充分共享、靈活運用、高效處理的聚合效應。
另一方面,重點關注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趨勢。“以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移動化云平臺、區塊鏈為代表,技術發展正在持續推進IT基礎設施更新換代。”趙韻東說,基于這些新的基礎設施,金融業務可以更好地惠及百姓生活、服務實體經濟,最終實現“IT+產業”的融合發展與良性循環。
金融服務注入數字思維
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趨勢,正在為數字金融賦能實體經濟提供廣闊空間。其中的一個有效路徑是將數字元素注入金融服務的全流程,持續拓寬數字金融的應用場景。中國人民銀行印發的《金融科技發展規劃(2022—2025年)》明確提出,要深化數字技術金融應用,健全安全與效率并重的科技成果應用體制機制,不斷壯大開放創新、合作共贏的產業生態,打通科技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
當前,數字金融在服務政務信息化、鄉村振興、個人金融等方面取得積極進展。多家商業銀行相關負責人表示,作為第三產業的支柱性行業,銀行業在數字經濟時代大有可為。一方面,要用新技術賦能傳統金融服務;另一方面,要依托“技術+場景”,成為客戶流、資金流、信息物流的整合者,推動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
“推進政務信息化,這是提高政府管理效能和服務水平、不斷增強人民群眾幸福感獲得感的重要舉措。”中國工商銀行相關負責人表示,為此,該行主動對接各級政府機構,滿足其財政資金支付、預付費監管、社保醫保等領域的數字化服務升級需求。目前,工行浙江嘉興分行已面向財政部門、各級預算單位推出了“工銀e政務”金融服務平臺,它集資金存管、收支管理、資金動態監控于一體,除了原有的企業網上銀行等基礎功能,該平臺還能為預算單位提供智付、智繳、智存等服務,以及云辦公、云人力、云差旅等云服務。
在鄉村振興、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的過程中,許多涉農場景與金融服務密切相關。“地方政府在農業生產托管領域有細化管理的需求,農業銀行已于近日上線了‘農業生產托管服務系統’。”據農業銀行相關負責人介紹,所謂農業生產托管是一種農業經營方式。家庭農場、農戶等農業經營主體在不流轉土地經營權的條件下,將農業生產中的耕、種、防、收等全部或部分作業環節,委托給農服組織完成。目前,“農業生產托管服務系統”能夠為地方政府、農戶、農服組織三方提供金融服務。具體來看,地方政府可通過網頁端在線統籌管理農服組織;農戶可通過“農銀智慧農服平臺”微信小程序,線上瀏覽農服組織信息、查詢補貼價格、查找本地農業生產托管服務;農服組織則可在線上完成訂單確認、生成服務合同、上傳服務憑證等操作。
目前,手機銀行已成為數字金融的創新探索平臺。“手機銀行能夠充分發揮‘數據驅動+算法控制’作用,提升數據價值、優化金融服務。”趙韻東表示,以最常見的“自助注冊”場景為例,銀行通過采集數據、模型分析發現,部分用戶流失的原因是“同一手機號無法重復注冊”,針對此原因,農業銀行實施了80余項技術優化工作,最終大幅提升了自助注冊的成功率。
創新發展與數據安全兼顧
需要注意的是,深度運用還要審慎運用。發展數字金融,要統籌創新發展和安全,防范化解金融科技風險。《金融科技發展規劃(2022—2025年)》明確提出,全面加強數據能力建設,在保障安全和隱私的前提下,推動數據有序共享與綜合應用,同時強化金融科技審慎監管。
當前,我國數字金融發展面臨一些不足之處。例如,個別金融機構存在技術路線戰略失誤、IT治理薄弱、過度依賴第三方機構等風險,可能危及金融機構自身安全穩健運行。再如,數字金融的自主研發能力有待提高、基礎數據治理能力有待加強、信息技術管控能力無法充分匹配信息技術發展水平等。
其中,數據安全問題備受關注。“金融機構要做數據價值的探索者,更要做數據合規、數據安全的守護者。”百信銀行行長李如東表示,近年來,監管部門已發布多項指導意見,強調保護個人信息安全,這些政策的出臺,為引導金融機構依法合規使用數據奠定了堅實基礎,也指明了方向。
“新技術、新模式正在深刻改變金融風險的生成方式、表現形式和傳導路徑,不斷對金融機構和監管部門提出新的要求甚至是挑戰。”中國銀保監會副主席肖遠企在“香港金融科技周2022”活動上表示,金融業和金融監管部門要處理好創新與風險之間的平衡,既要支持鼓勵金融業探索應用新技術,又必須確保金融創新始終在安全審慎的軌道上運行。
具體來看,一是完善基于規則的監管。堅持“金融業務必須持牌經營”原則,將所有金融活動納入金融監管,持續完善、修訂現行金融監管規定,針對新興金融科技活動及時制定出臺專門的審慎監管規則。二是豐富金融科技監管工具。在監管科技方面,持續推進現場檢查和非現場監測的數字化體系建設;在合規科技方面,鼓勵金融機構積極探索建設數字化平臺,強化對合規風險的有效管控。三是加強消費者保護。“雖然技術被廣泛認為是中性的、本身并不具有金融風險屬性,但在實踐中,技術又容易與一些不當金融行為相互交織,成為欺詐、洗錢等活動的工具。”肖遠企說,為此,在金融科技發展的進程中,加強金融消費者權益與數據安全保護、強化信息披露同樣至關重要。
郭子源
下一篇:數字經濟“引擎”釋放新動能
24小時熱線:
13951428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