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最新公司動態及行業資訊
從“二十條”到“新十條”,疫情防控措施調整之后,疫情仍在擴散蔓延。
在北京市第431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員會新聞發言人李昂介紹,疫情防控政策優化調整后,發熱門診就診量和流感樣病例數明顯攀升,120急救呼叫量急劇增長。12月11日,全市發熱門診就診患者2.2萬人次,是一周前的16倍。
隨著感染者的增多,醫療機構經受著不小的壓力。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張文宏于12月11日在“第七屆中國遠程醫學大會”上提及,防疫政策優化后,我國醫療資源將迎來疫情第一波沖擊。
醫療機構如何扛住疫情沖擊、維持正常診療秩序?我們采訪了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呼吸和危重癥醫學科主任、國家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專家組成員王廣發,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院感科主任楊帆,武漢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于學杰。
以下是新京報記者和他們的對話。
社會面疫情加重 醫院風險增大
新京報:當下疫情對醫院造成什么樣的影響?
王廣發:醫院的發熱門診壓力變得非常大,有很多發燒病人前來就診。其次由于冬季寒冷,每年冬天的急診病人就相對比較多,現在還有些人因為感染新冠病毒引起基礎病加重。還有就是一些醫務人員也感染了新冠,醫院出現減員。
楊帆:醫院的風險肯定是變大了,因為社會面疫情加重了。現在國家優化疫情防控措施,調整之后,社會面就會有一個沖擊,確實給到醫院的壓力就會非常大。
現在門診還是很擁擠。目前階段還是要控制同時感染的速度和人數,最好不要一下子感染者太多了,否則整個社會的承受能力會下降。希望這個過程緩慢一些。
新京報:當下醫院防控的難點在于?
王廣發:目前對于抗原核酸的檢測,實際上整個社會面都放松了,現在我們全社會從疫情防控重點轉向醫療了。醫院首先得解決病人的問題。如果醫院里出現了陽性病例,還是得盡量隔離,但是現在不一定都能做到,比如說急診室來了一個陽性病例,那么多病人來來往往,沒有辦法完全隔離了。
于學杰:在社會面疫情持續增長的情況下,即便醫院做了院感防控措施,也不一定能降低感染量。醫院肯定不愿意所有人進來了之后全都混雜在一起,但是要做到單人病房,是不現實的,醫院沒有這個條件。
對于住院病人還可以提前做核酸或抗原的篩查,以免其他人在院內感染。但是門診的病人量非常大,在當下這個感染量龐大的環境里,讓每個人都提前做檢查也不現實。如果讓病人提前24小時來醫院做核酸,那核酸檢測的地方也得排隊,也是聚集。
尤其在急診,不管病人是不是核酸陽性,醫生都得立刻給病人做處理。比方說有腦溢血的,或者有外傷的,你得先給他處理。急診室或許反而簡單了,因為不用再去考慮誰是陰性或陽性,醫護自己去做好相應的防護。
與此同時,處于第一線的醫護人員,就承擔了很多被感染的風險。
保證醫院的戰斗力 做好個人防護
新京報:在當下,院感防控的重點是什么?
楊帆:華山醫院目前的策略是,不要為了完全避免感染,而是要盡最大努力保證患者的安全,減少損失。第二是要保證醫院的戰斗力,保證能救治別的患者,不光是新冠,還有無數的其他疾病可能威脅生命,不可能說讓員工和患者不感染,而是盡可能減少,保證有人上班干活。
生病肯定不是一件好事,哪怕說感冒也不是一件好事,所以一定要壓峰,一定要保證戰斗力,挺過這段最艱苦的日子,包括氣候上也是最寒冷的時間,就能夠慢慢恢復正常的生活。
于學杰:從現實來講,其實醫生、護士也都會被感染。如果我是醫院院長,我會考慮不能讓大夫和護士在很短的時間內同時感染,因為大家都感染了,畢竟現在還是可能有癥狀的,身體很難受,大家就都不能上班了。
單純從工作角度來考慮,希望醫護人員能夠防護好,至少不要在同一天、同一個禮拜或者說同一個月之內發生,他們的感染可以在比較長的一段時間里發生,每個人在不同的時間感染,這樣不會導致醫院沒人可用。
新京報:防范醫院內部感染,具體有哪些措施?
楊帆:措施就是加強防護等級,把這個轉彎做得盡量平緩一點。過去管得最嚴的時候,一個員工陽了,一家醫院都要關閉兩周,這雖然最大限度減少了傳播,但是把一家醫院關閉掉,在最近這種感染者持續增加的情況下,給社會造成的損失,其實是遠遠大于收益的。
現在陽性的同事居家隔離,對他所在的環境進行一定的消殺處置,其他同志加強防護,保持警惕,有情況及時報告。
于學杰:醫護人員畢竟要面對那么多人,就算醫院分班,減少醫護人員的聚集,也很難保證不感染,還是說要做好個人防護,這是最好的辦法。同時,醫院內部的消毒也要做得更勤。
透析、老年科等重點部門重點防控
新京報:針對不同科室,防控措施都有什么不同?
楊帆:一些重點的部門會管得稍微嚴一些,我們現在已經不要求所有員工測核酸進院了,但是一些重點部門還在測,比如透析的部門、老年科。這是因為這些部門的病人本身有基礎疾病,感染新冠后,可能會對他們的影響更大一點。
于學杰:醫院肯定要具體到每個科進行不同的防控。對于一些基礎疾病比較嚴重的病人,或者年紀大的病人、做手術的病人,必須得做好保護,不能讓已經感染的人把病毒帶到病房里去。尤其是重癥監護室,可能考慮是否需要單獨隔離出來。這些科室的醫護也要做好核酸檢測,否則萬一醫護人員是陽性,把病人感染了就不好了。
如果是門診,可能更需要保護的是醫生和護士,因為防控措施剛剛放開,門診、急診難免有很多陽性病人前來就診。
新京報:目前而言,醫院里進行隔離、分區是否還有必要?
王廣發:現在病人逐漸增多,完全滿足隔離條件有一定困難,因為新冠病毒的傳播,有通過近距離飛沫傳播,也有接觸傳播的,還有通過氣溶膠傳播的,有時候交叉感染難以完全避免。原來三區兩通道,現在不要求了,實際上還是因為現在病人數量太多,按照三區兩通道的模式,醫院應對不了這么多的病人。如果疫情的規模不大,我們還能夠劃分出來。
楊帆:現在上海因為病例數還不是特別多,我們目前還可以這樣劃分。我們醫院暫時還保留了病人入院的檢測,陽性的人至少要另外處置,門診現在不要求核酸報告了,但還是會請他們測個抗原。
但是如果等到社會面的感染率增大到一定程度,其實是有點困難的。因為我們沒有辦法做到拿出兩棟樓來,一棟樓給陽性,一棟樓給陰性。如果在同一棟樓里面做這個劃分,對于呼吸道傳染病來說,可能象征意義更大。
像過去那樣的三區兩通道就不做了,這些東西對硬件要求很高,會大量占用資源?,F在就是簡化流程,讓醫生迅速處置病人。由醫生做篩選,比如這個人可以對癥處理,那個人回家就行,這樣減少了大家的時間,也把醫療資源節約出來了。同時又讓患者放心,他去過醫院,醫生開了藥帶回去就可以了。把真正有危險的人留下來,用這種方式來保證醫院的正常運作,把資源用在最需要的地方。
這棟樓收陽的,那棟樓收陰的,那肯定要打亂某個專科了,就會影響醫療質量,比如說要在感染科放兩個心內科的病人,那感染科的醫生肯定沒有心內科醫生處理得好。每家醫院都會有其智慧,最大限度保障患者的安全。這個世界上不光是新冠這一種病,我們現在的原則就是把損失降到最小。
于學杰:醫院如果條件好的,可以把感染病人和未感染病人分區。對于住院病人,最好還是劃分區域,否則一個人感染后,不及時隔離的話,整個病房的人都可能感染上。但是一旦分區,醫院各方面工作量都會加大?,F在主要得考慮到病患的身體狀況能不能經受得起新冠病毒的感染,要提前做好評估。
做好手部清潔 最好佩戴N95口罩
新京報:現在應該怎樣保護醫務人員?
王廣發:現在醫務人員確實也出現了一些感染。這個感染其實就像上戰場打仗,難免會有一些受傷的情況。但是好在現在這個病毒,引起的重癥的比例比較低,絕大部分的醫務人員感染后,短期內都會恢復,問題不是太大。
醫務人員要做好個人的防護,戴好口罩,接診新冠病人的時候戴護目鏡或者防濺屏,要穿隔離衣、戴手套,離開醫院的時候,最好能夠洗個澡,盡量減少感染的風險。
楊帆:醫務人員要提高防護等級,過去動不動就穿防護服,這些其實是降下來了,但是口罩的等級反而提高了?,F在要求凡是有嫌疑的地方,大家都戴N95口罩或者KN95口罩,因為現在陽性的人多了,包括患者之中也有一開始是核酸陰性進來的,進院后再次出現陽的,所以還是提醒員工提高警惕。
新京報:普通人如何防止自己在醫院里感染?
王廣發:做好防護,戴好口罩,保持社交距離。醫院很多的地方都有洗手液,可以及時用洗手液清潔,離開醫院之前,也做好手部清潔??谡忠_佩戴,很多人戴口罩實際上是沒戴好的,到醫院的場所呢,最好戴醫用防護口罩,就是我們所講的N95的口罩。
楊帆:每一個患者或工作人員,每一個個體都要自己注意防護。其實就是口罩戴好,手的衛生做好。在醫院里,很多患者一不留神就把口罩脫下來了,甚至有時候我看門診的時候,有些病人進到辦公室,坐下來第一件事情就是把口罩脫下來。現在希望大家把這些事做好,這是付出代價很小就能做好的事。
盡量不要脫口罩。自己如果注意一點,隨身可以帶一個小的消毒液啊,經常給手噴一噴。如果暫時沒法洗手、消毒,就不要去碰口鼻,也盡量不要碰身上其他地方。再講究點,出門穿的外套,回家就換下來放在門口,換一身居家的衣服。
每個人都做好這些事情,其實就可以把中招的概率降低,但是不能完全降到零。也要客觀接受每個人都有中招的可能性,中招了也不要恐慌。其實目前來看,這就是一個呼吸道傳染病,數據表明,對大多數人來說,還是不會構成生命威脅,當然身體是會有痛苦的過程。
當然也希望患者如實跟醫院告知自己是否是感染者,以免造成院內感染。就醫者自己也要權衡一下,如果這個病不是一個緊迫的事情,比如是來做整形的,還有一些慢病如良性腫塊可以擇期手術,我覺得是可以等一等,畢竟醫院是個人員密集的地方。
于學杰:對普通人而言,就是現在盡量不去醫院,必須去醫院的病才去醫院。
把資源留給真正需要的人
新京報:怎樣避免出現醫療資源相對不足的情況?
王廣發:短期內出現大量的病人,其實任何國家應對這種情況,醫療資源都會相對不足,我們只能是盡最大的努力把影響降到最低,包括急診、門診、發熱門診,要盡量提高效率,做一些分層分級,迅速進行處理,把一些真正需要救治的患者甄別出來,及時收治,對于救治的床位要盡量準備充足。
發熱門診里很多病人是去開藥的,其實有些退熱藥、感冒藥是非處方藥,到藥店就可以買到,不一定非得都到醫院去?,F在還可以通過網上購買,這也是一種方式。再有就是互聯網醫療,在網上看病,然后在網上開藥,現在大家用這些現代化工具,可能更好,對自己也方便,也減輕了一些醫院的負擔。
醫院方面現在實際上是非常的勞累,人員少,病人又多,大家一直本著對人民的生命健康高度負責任的態度,克服了很多困難在堅持。如果不是特別必要去醫院看病,通過上面這幾種方式去解決。也有些病人確實需要醫療上的幫助,那該看的就看,到醫院之后醫生會進行檢查和評判,然后再進行下一步的治療。要把資源留給真正需要的人。
楊帆:對于一些已經感染了新冠病毒的人來說,如果是非急診和非必要的住院,比如說有些本來是擇期手術,或者只是慢性問題,能選時間來住院的,可以等到陰性再來。但是如果有必要必須的醫療需求,就把他跟其他患者隔開,盡量保證大家安全。
對于發熱門診而言,比如說有人覺得自己中招了,但癥狀不是很重,那還是在家里好好休息。如果跑到醫院來排一圈隊,最后也沒什么特別處理,或者簡單配一點藥回去,這樣會給醫院增加很大的負擔。
還是希望大家要有正確的認識,保持冷靜,減少對這個病的恐慌。最大的沖擊是來自早期的毒株,和現在的奧密克戎是有區別的,這個信息要傳遞清楚。還有一個特別要講清楚的,世界上威脅我們健康的事情還很多,為了防止新冠傳播,把醫院的大量資源用于做這件事,可能會耽誤很多其他疾病的救治,這里面一定要有平衡的考慮。我們這個社會,任何資源都是有限的,在一件事上投入資源太多了,另外一些資源就會被擠占。
還有提供足夠的咨詢和支持,一個30歲的人燒到40℃,可能很淡定,但是一個80歲的人,就會建議他趕快來醫院了,這就需要衛生行政部門組織醫務人員提供暢通咨詢渠道。
另外政府部門還可以做一件事,就是動態公布醫院發熱門診候診信息來引導大家自行選擇。比如說華山醫院發熱門診現在多少人排隊,可能預計等候時間要幾小時,另一家醫院等5分鐘就行了。方便患者決定是否去醫院、去哪家醫院。
新京報:什么情況下需要去醫院看?。?/p>
王廣發:一般得新冠或者感冒,解決發燒不是我們看病的主要目的。當然兒童不一樣,嬰幼兒有可能會出現高熱驚厥的問題,特別是有高熱驚厥史的或者家族史的3歲以下兒童,可能發燒還得要積極去退燒,退燒藥還是要積極去購買,或者到醫院去就診。
另外一個特殊群體是老年人,還有有基礎病的人。他們發燒以后,可能反應和年輕人不一樣,有時候雖然發燒溫度并不一定很高,但是因為他本身有基礎病,臟器功能不好,這些病人有些情況還是應該去醫院的。
也有一些人,雖然是青壯年,但是得了新冠以后持續高燒不退,我們現在看來,一般三天左右就退燒了,假如說四天五天都不退燒,可能就要及時就診,還有比如說出現了憋氣了,尤其憋氣一天比一天重,這個一定要就診,出現心悸、心慌,甚至神志不好了,也要及時去醫院看。肢端特別冷,一看皮膚可能顏色都有點兒發紫,或者是循環都不太好的情況,其他的臟器有一些問題,都要注意的。它不一定是新冠引起的,也有可能是出現了一些其他情況,甚至包括一些用藥出現不良反應,大家可能要鑒別,什么時候該去看病,什么時候可以不看,要有這方面的知識。
新京報記者 汪暢
24小時熱線:
13951428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