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最新公司動態及行業資訊
證券時報記者 安宇飛 吳瞬
寶馬投資百億擴建在遼寧沈陽的電池生產中心,巴斯夫百億歐元在廣東湛江投資一體化生產基地……中國正在成為吸引外資的“強磁場”。
2022年,在全球外商投資總額下降40%的背景下,中國實現了逆勢增長,全年實際使用外資12326.8億元人民幣,按可比口徑同比增長6.3%(折合1891.3億美元,增長8%)。
亮眼成績的背后,是各行各業都有外資企業在持續加碼中國市場。為何中國能成為外企投資的熱土?中外企業又攜手創造了哪些成績?
高技術制造業成投資重點
“您好,您是做什么的,可以認識下嗎?我們是做運輸的德企……”在3月29日深圳舉辦的中德(深圳)經濟論壇中,臺下不時傳來這樣的交談聲,許多中企與德企負責人會相互交換名片、加上微信,暢談雙方公司的合作前景。
小小的交談背后,是外企對中國市場強大的信心。2023年以來,外資持續加碼中國市場。商務部數據顯示,今年前兩個月,全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2684.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1%,繼續保持強勁增長。其中,高技術制造業實際使用外資金額同比增長68.9%,成為外資流入的重要領域。
許多中外合作論壇的開展,也為外企在華投資送上了有力“助攻”。
3月29日,由商務部、廣東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投資中國年”廣東專場推介活動在廣州舉行。當日下午,眾多跨國公司高層代表就馬不停蹄地前往橫琴、前海、南沙三地考察。此次推介活動促成外資合作項目74個,現場簽約投資總額達905億元。
在上述74個項目中,有47個為制造業項目,占總項目數比重超過六成;制造業項目投資額639億元,占總投資比重超過七成。以瑞典海克斯康為例,該公司計劃在深圳投資建設國際生產制造基地項目,項目建成達產后,年均產出不低于人民幣200億元,年地方財力貢獻不低于16億~20億元。
同樣是在3月29日,中德(深圳)經濟論壇上也云集了大量德國知名企業,包括西門子、拜耳、寶馬等。證券時報記者在現場看到,大量中國企業與德國企業積極交流,對接各自需求,經統計該論壇共挖掘合作意向需求128個。
寶馬集團副總裁吳燕彥向記者表示:“中國是德國最大的貿易伙伴,連續七年都是。去年中德兩國的雙邊貿易額達到2979億歐元,增長了21%。德國在很多領域有它的比較優勢,比如汽車行業、精密機床、機械制造等,這些領域中德都有非常廣闊的合作空間。”
吳燕彥表示,2022年6月份寶馬在沈陽投資第三座整車工廠華晨寶馬里達(Lydia)工廠,這是寶馬集團第一座從一開始就完全在虛擬環境進行規劃和模擬的數字化工廠。
據了解,里達工廠總投資約150億元。該工廠落地后,寶馬繼續增加在中國的投資。2022年11月,寶馬集團全新動力電池項目在沈陽簽約,項目投資總額約為100億元。整體來看,自2010年以來寶馬沈陽生產基地已經獲得超過830億元人民幣投資,成為外資投資的代表性案例。
“贏創是全球領先的特種化工企業,去年全球銷售額達185億歐元,全球有超3萬名員工。”贏創大中華區區域發展副總裁顧忠民介紹,“今年我們在中國投資了一家位于安徽的企業,主要是做電池導電漿料;去年我們在大中華區總部設立一個全球鋰電池應用開發中心,也是希望提升核心研發能力,積極配合中國、亞洲鋰電池廠商、主機廠做本地化研發以及服務未來的全球市場。”
中國“投資熱”背后:
開放紅利持續釋放
為何中國能成為外資企業尤其是制造業的投資熱土?這里面既有中國經濟穩健發展的支撐,也得益于中國開放紅利的持續釋放。
2022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作為2023年經濟工作的五項重點任務之一。會議提出,要為外商來華從事貿易投資洽談提供最大程度的便利,推動外資標志性項目落地建設。
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把“外資”單獨列為一項重要內容,強調以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
今年以來,商務部等部門陸續推出相關政策支持國家級經開區擴大制造業引資,出臺了16條具體舉措進一步鼓勵外商投資設立研發中心。1月1日開始實施的新版《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新增條目數量也達到歷年新高,為符合條件的外資企業適用各類支持政策提供便利。
“從宏觀經濟環境和政策傾向來看,中國‘十四五’規劃及各項政策措施營造了更加穩定公平透明的投資環境,有利于中國化工行業可持續的增長,這也極大提振了巴斯夫在華運營的信心。”巴斯夫大中華區董事長兼總裁樓劍鋒說。
2022年9月,巴斯夫(廣東)一體化基地項目舉行全面建設暨首套裝置投產儀式。據了解,該項目總投資100億歐元,是巴斯夫有史以來最大的單筆對外投資。整體建成后,該項目將成為巴斯夫在全球第三大一體化生產基地。
拜耳也是在華發展多年的重要外企。拜耳中國公共與政府事務及可持續發展副總裁高勇表示,從全球看,拜耳業務占比中,醫療占50%,農業占50%,但在中國地區,拜耳是醫療業務占90%,農業占10%,“相信隨著中國高質量發展以及更高水平對外開放,拜耳在中國農業領域會有很大發展空間”。
除了開放紅利的進一步釋放,中國經濟的穩步增長也為外資投資提供了充足信心。今年2月,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升至52.6%,創下2012年5月以來新高;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6.3%,比上月上升1.9個百分點,連續兩個月位于景氣區間,非制造業恢復發展態勢向好。
中企外企共譜發展樂章
證券時報記者注意到,外資企業投資中國時,也越來越重視與中國企業的合作。
如在中德(深圳)經濟論壇上,論壇集中展示了5個簽署的重點項目,均是德國企業攜手中國企業共謀發展,如歐德神思軟件集團與深圳市正弦電氣股份有限公司等公司,在數控機床、智能機器人、數字化工廠、基于工業云的虛擬控制技術等諸多領域開展項目合作等。
深圳的創維集團也與德國企業美茲消費電子有限公司在光伏、家電等領域達成戰略合作。對此,創維集團創始人黃宏生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德國在科技尤其是在制造方面,特別是上游材料科學、設備遙遙領先。中國則是在終端產品層面,信息產業的零部件、軟件、部件方面,包括電池上有領先。雙方各有優勢,有互補、相得益彰的效應。”
“中德之間的合作是互補的,我們需要它的高端設備、精密儀器、上游材料,它需要我們高效的供應鏈,包括產業集群的高效迭代,中德的合作是越做越強。”黃宏生說,“未來,創維在新能源汽車上將加大跟德國伙伴的合作,同時我們從去年開始,已經通過德國工廠發展分布式光伏并落地整個歐洲,進展也非常迅猛。”
一些在華多年的外企也洞察到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趨勢,找到了與中國企業合作的新方向。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數字化工業集團粵東區域數字化總監李海鴿表示:“西門子是一個服務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的解決方案提供商。我們一直服務于深圳、東莞、惠州、粵東的工業企業,可以發現,現在很多企業尤其是龍頭企業很大程度上完成了一定的數字化轉型,西門子一直強調一個理念,即我們希望能夠服務中國未來80%的中小型企業的數字化轉型。”
李海鴿還稱,目前在行業標準化上有更多西門子可以參與的事情。“西門子一直在服務深圳很多裝備企業,我們希望通過我們的技術手段讓本地的中國企業更好地適應歐盟的標準,走向歐盟的市場。”
整體來看,在中國開放紅利持續釋放、經濟穩步發展的背景下,中國已經成為外資企業的投資熱土。中外企業的深度合作,必將在制造業、服務業等多個領域譜寫出一篇篇動聽的“發展樂章”。
24小時熱線:
13951428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