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最新公司動態及行業資訊
如果要問近年來我們國家生態環境的變化,大家感受最深的是什么?相信每個人都有這樣的答案,天更藍了,水更清了,環境更美了。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從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生態環境問題入手,堅決 “向污染宣戰”。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相繼展開。
新時代十年
我國生態環保取得歷史性成就
新時代十年,我國生態環境保護取得歷史性成就。全國重點城市PM2.5濃度下降57%,我國成為全球大氣質量改善速度最快的國家。全國地表水優良水質斷面比例提高23.8個百分點,已接近發達國家水平。
超低排放改造
鋼鐵行業的“綠色革命”
藍天保衛戰進入攻堅階段,鋼鐵行業成為大氣污染治理的“主戰場”。河北唐山的鋼鐵行業超低排放改造一直走在全國前列。超低排放改造,究竟改什么?改造完的鋼鐵企業又是什么樣子呢?
總臺央視記者王晨:鐵花四濺、熱浪滾滾、煙氣蒸騰,這是人們對傳統鋼鐵廠的印象。而今,這個刻板印象正在被改變。
這里是河北唐山一家年產量達700萬噸的大型鋼鐵廠。走在廠區,隨處可見的是綠意盎然、鳥語花香。這樣規模的一家鋼鐵廠,是如何完成綠色蛻變的呢?
我國鋼鐵行業的物流大量采用公路運輸的方式。根據業內統計,大貨車等運輸工具的排放可以占到鋼鐵行業排放的20%到30%。在人們的傳統印象中,鋼鐵廠內的道路總是煙塵彌漫,大貨車一邊排著尾氣,一邊遺撒著礦渣和煤渣。但是在今天這家鋼鐵廠,不僅運料必須嚴格上蓋,尾氣不達標的車連廠門都進不了。
總臺央視記者王晨:廠區大門口的這個攝像頭是清潔運輸門禁監控系統,它與環保部門的監測數據是聯網的。大貨車行駛到廠門時,攝像頭會自動識別車牌號,判斷車輛的尾氣排放是否達標,凡是新能源電動卡車或國六排放的車輛,都會抬桿放行,不達標的車輛則會被攔在門外。
為了進一步降低原料運輸中的污染,鋼鐵廠還有大動作。依托緊靠渤海的地理優勢,企業自籌資金新修建的轉運碼頭將投入使用,每年超過1400萬噸的原料和成品將在這里直接上岸和下海。
總臺央視記者王晨:即將與這個碼頭一同投入使用的還有這條長6.5公里的空中運輸廊道,這條空中廊道從碼頭一直延伸到鋼鐵廠的料倉內,到時候廠區將真正實現“運料不見料”。
除了運輸,堆料配料環節也有巨大變化。傳統的堆料廠都是露天設置,每年有千分之四的礦渣等粉塵都會擴散到大氣中。而在這家鋼鐵廠,70萬平方米的機械化料倉全部采用了封閉模式,料倉內還有一套靈敏而精準的除塵系統。
總臺央視記者王晨:大家看料廠的地面,是不是非常的光潔明亮?這都是這套除塵系統的功勞。我們看到現在里面有機械正在進行配料,空氣中有粉塵產生,旁邊的霧炮就已經自動啟動了。這套智能化的監控系統,讓灰塵無處可藏。
冶煉高爐熱火朝天,在這家鋼鐵廠也是看不到的。在廠區的1號高爐車間,我們看到高爐已經被嚴密地封閉起來了。
總臺央視記者王晨:我旁邊是一條暗溝,出爐的鐵水就是從這條暗溝流入鐵水包中,真正實現了“出鐵不見鐵”。
縱橫鋼鐵集團豐南鋼鐵有限公司煉鐵廠1號高爐主任馬千光:現在我們進到廠房里邊以后,我們口罩都不用戴了,工作環境好了以后,我們整個心情也比較愉悅。
總臺央視記者王晨:在傳統的鋼鐵廠里,燒結環節一直是污染物排放大戶,排放量能占到企業排放總量的70%以上。而我身邊這個巨大的廠房里,是全球首套燒結煙氣多級深度凈化系統,它的占地面積甚至比生產設施面積還大。里面有多重的煙氣處理設施,除了傳統的活性焦脫硫、脫硝等基礎環節,還增加了兩道深度處理的環節。經過這里的一站式凈化處理,燒結環節徹底擺脫了污染物排放大戶的帽子。
縱橫鋼鐵集團豐南鋼鐵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王力:表面上看我們環保確實投入大,運行成本比較高,但由于我們環保工作做得好,被評為了環保績效評級的A級企業,這就意味著在同等條件下,我們可以享受很多政策優惠,從長遠上來看,這筆賬是很劃算的。
通過持續不斷地推行鋼鐵行業超低排放改造,近年來,我國鋼鐵行業迎來了脫胎換骨的“綠色革命”。截至2022年底,全國有超過2億噸粗鋼產能完成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今年第一季度,又有約4000萬噸粗鋼產能完成改造。跟改造之前相比,2022年全國每噸鋼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粉塵排放量下降了一半,已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全國鋼鐵產能集中的10個城市,PM2.5濃度平均下降24%,優良天數比率平均上升了7個百分點。
從6.2%到100%
一滴水見證沱江“逆襲”
四川沱江,是長江的一級支流,一度是長江上游污染最嚴重的河流。還這里一江碧水,曾被認為是“不可能的任務”。而在一套全流域治理“組合拳”下,沱江國考斷面水質優良率從2017年的6.2%升至2022年的100%,一躍成為四川省水環境質量改善幅度最明顯的主要河流。5年間究竟發生了什么?讓我們從一滴水開始尋找答案。
四川內江是全國108個嚴重缺水城市之一,從高空俯視內江市區,有一棟別致的建筑,它像一顆大水滴,落在高樓大廈中間。在這顆“水滴”的內部,每天都有一萬噸的生活污水,由渾濁變清澈。
總臺央視記者卞曉妍:我左手這杯是還沒處理的污水,右手這杯是凈化過的再生水。這杯再生水不光是看著清澈,品質也高,在我身后的屏幕上,顯示的是謝家河再生水廠的出水指標,幾種主要污染物的指標在國標基礎上又普遍降低了60%。脫胎換骨之后的再生水,即將重新回到城市,三分之一為水庫補水,三分之一澆灌綠地,最后的三分之一,又將去向哪里呢?我們去看一看。
這個小瀑布,就是再生水的出口。現在是很受歡迎的拍照打卡景點。真是想不到,生活污水能以這么漂亮的方式,再次回到市民身邊。
照片上是2015年的謝家河,那時它是一條劣Ⅴ類水質的“臭水溝”。當時整個沱江流域污染嚴重,因為沱江源頭附近的山區,有極為豐富的磷礦資源,受到磷化工行業的影響,這條清流剛出大山,就已經被污染了。
沱江流域是四川省城鎮最集中、人口最密集、經濟實力最強的地區,它的水資源量只占全省的3.5%,卻承載著全省人口的27.4%和國內生產總值(GDP)的32.1%。對300萬內江人來說,這條母親河意味著更多。內江重度缺水,人均淡水資源占有量,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二十分之一。
內江市水務局副局長許猛:水環境、水資源、水生態三者是相互制約的,對我們內江來說,水資源缺乏是天生弱項,如果要破這個局,我們就得把一項先拔起來,先用勁兒地把水環境拉上來,再帶動水生態,慢慢涵養水資源。所以,我們的《岷沱江水污染物排放標準》是全國最嚴格的。
在2017年,沱江治水攻堅戰正式打響了。首戰是“關”——僅在沱江內江段沿岸,就關閉了161個排污口,317家不合規企業被清理。再戰是“建”——內江83個鄉鎮全部修建污水處理設施,投資近90億元,建成城鄉垃圾處理體系。最后一戰則是“護”——11條黑臭小河,變身11座濕地公園,與50公里的沿江綠道,一同守護沱江岸線。
總臺央視記者卞曉妍:整個沱江的江面碧綠,看不到一點垃圾。隨著生態的不斷改善,沱江的水質去年首次實現了全流域達標,水環境質量也達到了20年來的最佳水平。
從污染治理到“三水統籌”,從生態修復邁向長久保護,人和水找到了新的相處方式,千里沱江正在散發無限的生機和活力。
流域生態補償:
雞鳴聞兩省 共護一碧溪
人們常常贊美河流的川流不息,水是流動的,從上游流到下游,然而,跨區域流動的污水可以說是治水之難的一個重要原因。那么中國今天是如何破解這一難題的呢?
總臺央視記者李晶晶:雞鳴聞兩省說的就是這里,這邊是安徽廣德、這邊是浙江安吉;除了地理上的毗鄰,它們之間還有一條清澈的紐帶——夏陽溪。夏陽溪源自西苕溪,從上游的安徽廣德流入下游的浙江安吉,維系著安徽、浙江兩省四個村莊老百姓的生活飲用水,現在,這條小溪也成為他們共同發展的綠色紐帶。
“綠”在深山有遠親,這里是有著安吉小瑞士之稱的夏陽村小杭坑,也是長三角地區最熱門的露營打卡地之一。
蘇州游客李東穎:我們是自駕過來的,不到兩個小時。這里的空氣很清新,拍照很好看。
2022年,夏陽村接待露營游客達80000多人,旅游收入500萬元,村民人均收入超過25000元。就連開在營地入口處的這家咖啡館,每到節假日也總是爆滿。女主人姚歡三年前從外地嫁到夏陽村,她記憶中的小杭坑當年卻是截然相反的景象。
浙江安吉夏陽村小杭坑咖啡館店主姚歡:那時候都沒多少人,大家環境保護的意識也沒有那么強,隨地亂扔垃圾什么之類的都有。那時候草坪的話也沒有現在這么好看。
曾經,上游村莊排放的工業廢水和生活垃圾漂浮物,給夏陽村的溪水帶來持續污染,也影響了村莊的經營發展。由于溝通不暢、保護標準不一、投入不平衡不充分等問題,跨省治水工作很難開展。
為了徹底改變這一面貌。2022年,夏陽村和安徽廣德市盧村鄉溝通,協商制定了《浙皖兩省夏陽流域跨省斷面水管理考核辦法》,之后,夏陽村又進一步和上游的石峻村、石獅村、高廟村3個村簽訂了上下游橫向生態保護補償協議,承諾只要上游村莊和夏陽村水域交匯斷面水質達標,并且通過跨省斷面水管理考核,夏陽村就向上游村莊支付30萬元生態補償金。
每個月,夏陽村都會委托第三方檢測機構,對跨省斷面水質進行檢測,高錳酸鹽指數、氨氮和總磷3項指標達到Ⅱ類水標準,上游村莊就可以按月獲得補償。
浙江安吉縣孝豐鎮夏陽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 鮑鑫:如果上游破壞了,到我們下游可能更嚴重,我們就要花更大的代價來治理,讓它恢復成原來的樣子,所以好環境和好水質顯得尤為重要。希望上游和我們下游能夠聯動,大家一起去保護,這樣子才能享受到共贏的局面。
安徽廣德市盧村鄉石峻村黨總支副書記張義芳:經濟補償其實也是一種激勵方式,前期我們也做了大量的水資源保護的工作,包括我們生活垃圾和污水集中處理,可以看到沿河兩邊的環境有了明顯的改善,老百姓的人居環境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要讓老百姓在青山綠水中嘗到甜頭。
浙江安吉縣孝豐鎮夏陽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鮑鑫:像這種下雨天,有些時候漂浮垃圾就會比較多,我們比較頭疼,是不是我們能夠有一些聯合的打撈機制。
安徽廣德市盧村鄉石峻村黨總支副書記張義芳:剛才你講的搞網子,給它網起來,是一個辦法。
平日里,上游的石峻村和下游的夏陽村一起巡視水情,交流經驗已經成了常態。2022年,石峻村特地投入80萬元,建立了兩處污水處理終端,石峻村村民還自發成立了護水志愿隊,共護賴以生存的青山綠水。隨著自然環境的日益改善,去年,石峻村依靠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發展起了水上漂流,開發生態旅游,遠近游客紛至沓來,7、8月份旺季時,吸納上下游村莊100多人就業。
安徽廣德市盧村鄉石峻村水上漂流負責人陳日亮:漂流景區引流也很多的,石峻村農副產品很多的。這種板栗、筍干起碼不要拿出去賣了,當地就可以賣掉了,這里本身是一級水源地,水就是我們的生命線。
總臺央視記者李晶晶:這兩年,石峻村靠水吃水的致富經越念越好,也成了新興的戶外運動休閑打卡地。上下游村莊互幫互助,讓汩汩清流成了美好幸福生活的源頭,跨流域生態補償,共建的是護水防線,共守的是綠水青山,共贏的是金山銀山。
數字賦能河長制
守護清水碧波
水是生命之源,從奔騰萬里的長江黃河,到造福兩岸的家鄉河湖,再到歡騰山澗的無名溪流,如何更好地守護這生命之源,實現河湖功能永續利用?2003年,為了破解河湖污染嚴重的問題,浙江長興在全國率先實行河長制,每一段河流都有專人負責。今年,他們又探索出電子河長,對河流湖泊實現全天候守護。
總臺央視記者李晶晶:此刻,乘一葉扁舟,品一杯清茶,在南太湖的原生水漾濕地漫游,感覺無比愜意。自從河湖長制推行以來,美麗中國河湖蕩漾,從知名的大江大河,到鄉間的溝渠溪塘,每條河流因為有了守護人,河長治、水長清。早在20年前,這片太湖水系所在的浙江長興,就開始了河長制的最先探索。
午休時分,長興縣洪橋鎮東王村的河邊,又出現了村民們熟悉的兩個身影,河長欽偉娟習慣利用上班前的一個小時,和同事一起去管轄的河道段走走看看。
在完成了地面上的巡河工作之后,欽偉娟和同事又上船去,對河面進行清淤和打撈。欽偉娟說,徒步走不進去的地方,就運用無人機巡河,效率大大提高。最近鎮里又試運行了“電子河長”,全天候實時監控監測水域及水質環境,檢測水質指標達到12項,一旦發現某個指標出現異常,就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尋找源頭,進行有效治理。
2016年,我國全面推行河長制,明確由地方各級黨政主要負責人擔任“河長”,統籌負責轄區內河湖的污染治理。像欽偉娟這樣的河湖長,在全國已經達到120多萬名,千萬條江河有了專屬的守護者。在東王村,還發展了很多百姓河長,共同守護家門前的清水碧波。
浙江湖州長興縣洪橋鎮東王村黨總支書記河長欽偉娟:我們也發動了我們的村民參與到治水當中,村里成立了一個巾幗清水志愿服務隊,通過她們的引領,老百姓的環境保護意識也逐步地提升,水環境治理好的同時,我們村里本身的年紀輕的人在自然資源上進行微改造精提升,推動文旅項目,從而帶動經濟的收益。
浙江湖州長興縣洪橋鎮東王村村民趙寅:河水治理干凈之后,視覺上面就會提升很多,我們現在在這里做一個營地的項目,太陽照在水面上的波光粼粼的效果,就是一種視覺的享受。環太湖這邊過來的游客也會不由自主地來看一看這邊的環境,夸我們這邊的環境比較好。
如今,在長興縣,一派詩畫江南的美景引人入勝。這里的碧水清流,讓村落里豐富的古宅、古橋、古樹等資源,以及太湖傳統文化煥發了新的生機,成為太湖流域一顆閃耀的明珠。
總臺央視記者李晶晶:因水而美,因水而興,如今我國各地通過河湖長制,共同呵護一汪碧水,人水和諧、綠色發展的道路正在鋪就。(央視新聞客戶端)
24小時熱線:
13951428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