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最新公司動態及行業資訊
中新網長沙7月18日電 題:聚力“減磷”為河湖“減負 ”湖南守護洞庭清波入長江
作者 張雪盈
在西洞庭湖沿線漫行,只見兩岸水草豐茂、湖面微瀾,隱約可見幾尾游魚徘徊水中,一改藍藻水華泛濫的舊模樣。
生態系統牽一發而動全身。作為唯一調蓄長江的通江大湖,洞庭湖不僅是三湘四水的生態總開關,還是長江中下游地區的生態屏障。
為挽回因投肥養魚、珍珠養殖、畜禽養殖等行為對湖區造成的不利影響,讓洞庭一湖清波入長江,湖南自2021年啟動實施洞庭湖總磷攻堅行動,突出抓好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生活污水收集處理等7項重點任務和1項“禁磷限磷”專項行動。2022年,洞庭湖總磷濃度下降為0.060毫克每升,較2015年下降46.4%,呈現出“江豚吹浪立,沙鳥得魚閑”的和諧美景。
追根溯源把好“入河關”
踏入湖南省常德市漢壽縣滄港鎮八鴿山村,記者立即被“風吹稻浪”吸引了視線。大片水稻迎風浮動,鮮綠的葉片在陽光下格外油亮,隱約可見豐收時節的盛景。
過去,因環保意識較低,八鴿山村并未進行生活污水的集中收集與處理,而是選擇直排入田,導致水稻無法扎根,對當地農戶造成了較大經濟損失。“污水問題解決后,水稻不再輕易倒伏,今年一定會有個好收成。”八鴿山村村民張澤穩說。
八鴿山村稻田的蛻變,需從漢壽縣水環境綜合整治說起。漢壽縣地處湘西北洞庭湖濱,沅、澧兩水經此匯入洞庭。為追求經濟發展,縣域大力發展水產養殖、畜禽養殖、農業種植,在給民眾帶來經濟增長的同時,河湖水質下降、國省控斷面總磷超標等環境污染問題也接踵而來,一度成為制約當地經濟長續發展的重大隱患。
欲治好水,必探準因。近年來,漢壽縣對涉水污染源進行全面調查摸底,建立污染源臺賬,重點圍繞城鄉居民生活污水、水產養殖污染、農業面源污染等8個領域的269個項目開展專項整治,向西洞庭湖的污染頑疾揮動了斬污的“利劍”。
“黑灰水”合流是農村地區長期存在現象,是城鄉居民生活污水處理的“重頭戲”。為解決這一問題,漢壽縣大力開展農村改廁項目建設,通過引導農戶結合新建房屋自主改廁與建設集中式生活污水處理項目等舉措,將生活污水統一收集處理。截至2022年8月,全縣40以上的行政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據估算,漢壽縣實施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村,每年可削減氨氮約10.14噸、總磷約1.56噸。
漢壽縣只是湖南把好“入河關”的一個縮影。2021年以來,湖南持續在湘陰等9個縣積極實施長江經濟帶農業面源污染治理項目,規模化畜禽場糞污治理設施配套率99.9%以上,累計完成12.6萬畝池塘生態化改造;新建污水收集管網500余公里;28家省級及以上產業園區全部建成污水收集處理設施并實施污染第三方治理,34家化工企業關閉退出或異地遷建。
目前,湘資沅澧四水入洞庭湖總磷平均濃度為0.046毫克每升,較2020年下降7.04%。
分類治理做活“洞庭水”
護好洞庭水,不僅要追根溯源整治源頭,妥善解決受污水體也是其中關鍵。
結合污染防治攻堅戰“夏季攻勢”,湖南自2021年以來先后實施603個整治項目,從農業、工業、城鄉生活污水等多處著手,同時堅持“自然恢復為主、人工修復為輔”的工作方針,強化生態保護與修復,全面完成東洞庭湖國際重要濕地保護與恢復工程建設等項目,累計修復受損退化濕地1436余公頃,清退歐美黑楊42萬畝;2022年,洞庭湖北部補水二期工程連通水系41公里。
四興河是湖南益陽沅江市草尾鎮與大通湖區千山紅鎮交界的一條中小河流,因長年被侵占從事水產養殖,河流堵塞不通、水生態嚴重退化,為治理大通湖水質、削減排入洞庭湖總磷總量,沅江市委、市政府拆除將五七河水引入四興河,實現五七河與瓦崗湖水系連通,再經金盆河至五門閘入東洞庭湖。
“實施水系連通是恢復河湖生態的重要措施。”沅江市水利局相關負責人李文科說,“洞庭湖之心”大通湖南部水系與東洞庭湖聯通,既緩解了枯水期大通湖總磷污染加劇的問題,也解決了周邊地區抗旱之需。
湖南省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相關負責人表示,湖南還將加快完善洞庭湖水生態環境監測、評價和考核體系,積極推進重點內湖(內河)專項調查、汛期及枯水期加密監測;開展總磷污染來源解析及防控對策等重點專題研究,并組織專家深入基層一線指導幫扶。
點翠成金用好“綠寶藏”
千屈菜、美人蕉、風車草……行至常德市柳葉湖旅游度假區環湖路、太陽大道及東溪路交匯處,色彩鮮亮、形態各異的十余種水生植物映入記者眼簾。令人詫異的是,眼前精致秀麗的人工濕地并非城市公園,而是常德市污水凈化中心所在地。
如何使生態環保與經濟發展相結合?常德市污水凈化中心PPP項目廠內擴建及尾水深度處理工程是常德給出的答案。該項目建設了250058.80平方米垂直潛流人工濕地,沿水體駁岸種植挺水植物,在較深水域種植沉水植物,并在重要節點點綴浮葉植物,建立了完善穩定的水生植物群落,兼具環保性與觀賞性。
“出水總磷從0.5毫克每升降至0.2毫克每升,年總磷削減量增加16.425噸。”常德北控碧海水務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王宇峰介紹,該項目對河水中氮、磷的去除,有效緩解了本河段與下游水體的富營養化,提高了水質和觀感指標。作為洞庭大道入柳葉湖公園路口與柳葉湖旅游度假區重要組成部分,該項目的建成還助推了穿紫河流域特色文化旅游資源和自然風光旅游資源開發。
湖南對生態環保的探索不僅助推了旅游業的發展,還使農業蹚出了新路子。岳陽市華容縣耕地面積達113.54萬畝,是湖南省綠色種養循環農業試點縣,重點開展化肥減量增效、糞肥還田等技術的推廣應用,成功探索出“引水長江+發酵罐存儲+灌渠布施”肥糞還田技術新模式。
華容縣農業農村局局長黎志良介紹,2022年,該縣綠色種養循環糞肥面積完成10萬畝,減少化肥用量1300噸,肥料資源化利用率達93.03%,節本增收5600萬元。
湖南開天新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也從減少環境污染中找到了水產養殖的新方向:針對傳統漁業池塘化養殖模式下的飼料直投、魚糞直排、底泥發酵等問題,探索出“內循環流水槽”與“漁光分離”等新型養殖模式,并在水槽末端收集魚的排泄物,進行尾水的集中處理。
“水面在光伏板遮罩下,夏季坑塘底泥發酵量降低,綠藻藍藻的生長量也隨之減少。”湖南開天新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胡再明介紹,公司還將養殖水域進行劃分,其中2%用以養魚,98%規劃水草種植與增氧,提高了水體的自我凈化能力。
前期的投入并未讓胡再明失望。據了解,這一養殖方式不光使產量較傳統粗放型水產養殖增產8-10倍,在岳陽湘陰的1800余畝光伏基地每年便可創收近億元。
“湖南省將制定出臺新的水產養殖尾水污染物排放地方標準,以進一步降低總磷污染。”湖南省生態環境廳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國家要求,到2025年東洞庭湖總磷濃度穩定達到0.07毫克每升,并持續下降;西洞庭湖、南洞庭湖總磷濃度穩定達到0.05毫克每升;到2030年,洞庭湖湖體總磷濃度小于0.05毫克每升。(完)
24小時熱線:
13951428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