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最新公司動態及行業資訊
中新網興安盟7月25日電 題:全國農業農村勞動模范李永梅:26年深耕沃土的“田保姆”
作者 張瑋 李娜
盛夏時節,沃野連綿,當李永梅榮獲“全國農業農村勞動模范”稱號的喜訊傳來時,她正在田間地頭忙著指導生產。
今年53歲的李永梅從27歲起從事農業生產,到如今已有26年,她把青春與汗水、執著與追求都傾注在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科右中旗的沃土中,農民們都親切地稱她為“田保姆”。
李永梅是土生土長的當地人,從小她的夢想就是幫助廣大農戶成為“農耕不下地,兩腳不沾泥”的新時代農民。
“積累了多年的務農經驗后,我開始成立合作社,通過農業社會化服務的方式帶領農戶科學種植。”李永梅不僅帶動當地農民脫貧致富,還努力探索解決當前農業、農村、農民面對的“誰來種地”“怎么種地”和“耕地適度規模化”根本性問題。
科右中旗位于科爾沁草原腹地,受半農半牧生產生活方式的影響,農民在土地經營方式上比較粗獷,農業種植和田間管理不夠科學,很多農牧民缺乏種植技術,農民的收入極少或虧損導致農民種地積極性越來越差。
針對農戶種植規模小且生產效率低,個體抗風險能力弱等諸多問題,在保持現有農村土地承包關系不變的前提下,李永梅大膽創新,帶領合作社里的社員建立了“耕、種、防、收”全程托管及環節托管等多種社會化服務模式。
為了幫助托管農戶實現既增產也增收,努力解決農戶種地缺乏資金問題,李永梅多渠道與銀行等金融機構對接,通過承諾產量收入、墊付托管費用的方式,讓小農戶認識托管、接受托管,并實現了托管土地成方連片。
“土地規模化經營、集約化生產,充分發揮大型農機設備優勢,可實現降低機械作業成本的25%。”李永梅將機械設備統籌利用,形成了資源共享,破解了小農戶種地難、收益低的局面。
“對港口、儲存、飼料加工類企業,供應烘干后的標準干糧;對味精、酒精、化工類的企業銷售,籽粒直收后從田間地頭直接銷售。”李永梅說,與農戶收割、晾曬、脫粒銷售這種傳統的方式對比,無縫對接的銷售模式減少了環節上的損失,有效地降低霉變率,提升了糧食品質和質量等級,“平均每噸提高售價20元以上。”
通過實施全程“保姆式托管服務”,農戶在保持土地承包權不變,不增加任何投入,不從事田間勞動的情況下,實現了自己種地到監管種地的轉變。
“跟著李永梅種地肯定沒錯,不僅土地托管有收益,收糧后還免費為我們提供45天糧食代儲,這種模式真的太好了。”巴彥呼舒鎮馬架子嘎查農戶崔明會充滿希望。
2022年,李永梅帶領農戶承接66000畝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任務,摸索出適合本地區的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6+4”最佳種植帶寬模式,實現玉米增產增收、大豆穩產整體增收。
如今,李永梅的合作社已快速發展為具備先進種植技術推廣、土壤改良、農機服務、農資供應、糧食收儲和農產品銷售等在內的農業生產多元化服務主體,為農牧戶提供玉米、大豆、甜菜、葵花等作物種植托管服務。
2017至2022年,合作社累計托管耕地38.9萬畝,服務范圍覆蓋科右中旗13個蘇木鎮、31個嘎查、2780戶農戶,其中帶動脫貧戶416戶。
2023年5月,李永梅積極探索代耕代種社會化服務模式,首次在高力板鎮金祥嘎查實施整村推進代耕代種,目前,高力板鎮金祥嘎查86戶的3180畝土地已進行代耕代種。
李永梅說:“通過土地托管、半托管模式,發展到現在‘整村推進’‘代耕代種’‘保底+分紅’模式。截至目前,每年托管耕地92000畝,每畝年均增產糧食約600斤左右,每畝增收700元左右。”
接下來,李永梅打算新模式推廣到興安盟各地,帶動更多的農戶增產增收。(完)
24小時熱線:
13951428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