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最新公司動態及行業資訊
文/華卓瑪 徐豫
7月的最后一天,深圳大學的大二在讀生伊一開始了她的第五段實習。三個月后,她還將奔赴下一次實習。
如今,像伊一一樣,在大一、大二開始“卷實習”的大學生越來越多。他們一邊在社交媒體上詢問著大一、大二“卷實習”是否有必要,一邊在生怕掉隊的焦慮中卷進了大大小小的企業。
“卷實習”的背后,有大學生職業安全感的缺失,也有高校教育滯后的原因。
入局:被就業焦慮包裹只能卷實習
“朋友圈里,大家都為兩三年后能夠順利就業,在不停地考證,我當時被焦慮的情緒包裹著,又不想考試,就去找實習了。”大一下學期,伊一被同學“卷證書”“卷實習”的氛圍影響,開始海投簡歷找實習機會。但因為大部分實習都要求工作經驗,直到大二上學期,她才找到了一家小企業的崗位。
有了開端之后,伊一的實習便沒有間斷過。她做過研究助理、會計師事務所審計、滴滴運營等,現在已投入到貨拉拉產品崗。這份實習結束后,她會繼續累積互聯網實習經驗,為兩年后入職互聯網大廠做準備。
伊一的大二同專業同學中,約四成已經有三至四段實習經歷。她說,班上不停“卷實習”的同學,大部分都是為了畢業后能順利就業。
中國傳媒大學大二在讀生林琳,同樣被周圍同學和社交媒體上“卷實習”的氛圍推動著,加入了“卷實習”隊伍。大二下學期,她開始第一份實習,在一家互聯網中廠做小紅書運營。“我開始得已經不算早了,同專業三分之一的同學都從大二上學期開始實習,還有少部分大一就開始實習了。”
也有一部分大學生通過“卷實習”尋找自己未來的職業方向。廈門大學教育學專業研二在讀生欣然就是其中一位。如今,她已經有七段實習經歷,并在社交媒體上分享著自己的實習經驗。“想通過實習,知道自己喜歡什么、適合什么。”
當前,越來越多的低年級大學生或主動或被動地“卷”進職場,再“卷”頭部實習,“卷”實習次數。為了追求“光鮮亮麗”的簡歷,獲得為數不多的頭部單位、企業“入場券”,大部分實習生都會選擇在一個實習崗位上工作三個月,再跳向另一梯度。欣然介紹,自己的七段實習中,基本都是三個月,最短的只有半個月。
缺失的職業安全感
低年級大學生“卷實習”的背后,有當前大學生普遍缺失的職業安全感,也有高校教育與市場需求之間越來越大的差距。
有12年就業輔導經驗的職業發展經紀人佟志剛向中新社國是直通車表示,低年級大學生“卷實習”,說明“00后”大學生普遍缺乏職業安全感,為了緩解安全感缺失帶來的心理壓力,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盡早加入實習,增加所謂的實習“光環”。
這種職業安全感的缺失,主要由當前較為嚴峻的就業環境所致。近兩年,每進入畢業季、就業季,便會有“創新高”的求職者涌入市場的消息,同時,“互聯網大廠裁員”等的裁員潮也不斷。在此種就業環境下,就業焦慮一級級傳導,低年級大學生開始為兩三年后的就業做準備。
曾在廈門大學嘉庚學院任教的人才發展資深顧問陳曉霞向中新社國是直通車表示,大學生卷實習,說明當前高校的培養方式存在一定問題。一方面,整個高校的教材都滯后于時代發展和市場需求;另一方面,高校培養的學生實踐能力不足。
佟志剛同樣表示,隨著各行業技術的更新升級效率越來越高,高校教育本身的滯后性便越來越明顯。比如,一些專業的學術性非常強,但在就業市場上沒有非常匹配的崗位,如教育學、古漢語文學專業等。
在高校教育相對滯后的情況下,企業開始結合實習經歷篩選求職者。
有13年獵頭顧問和3年保險企業招聘總監經歷的謝昭向中新社國是直通車介紹,對于企業來說,有三、四段實習經歷是比較理想的狀態,因為這些人在專業技能、實踐能力等方面可能會更強一些。
出局:“空中花園”終究無法應對長期挑戰
在就業形勢嚴峻的大環境與高校培養模式滯后的雙重因素疊加下,大學生只能卷學歷、“卷實習”。但“卷實習”的結果卻也有可能是在職場中提前“出局”。
上述三位實習生介紹,大一、大二去實習時,一般接觸不到崗位上核心的工作內容,也很少能得到專業技能上的提升。伊一回憶,自己實習時最忙的時候要從早上一直工作到12點。但實習后,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周之內在電腦上為兩萬多個門把手打了標簽,看到了投資行業并不光鮮的部分。
同時,大一、大二又是四年中課程安排最多的時期,但在“一周至少三天”的實習要求下,他們只能通過翹課來保證順利實習。社交媒體上,大學生們分享著如何一邊“水課”而又不掉績點、一邊實習。
為了兩三年后能順利拿到理想單位“入場券”的低年級大學生們,在得不到技能提升的同時,還可能在職場中提前“出局”。
北京海沃客管理咨詢有限公司獵頭總監卜思琳向中新社國是直通車介紹,公司已對接過兩百多家互聯網大廠、地產、化工等領域的企業,4000多名求職者,現在很多畢業生的簡歷上會有七八段甚至十幾段實習經歷,一般企業都會繞開這些畢業生,因為工作后會出現知識積淀不足、后勁不足的問題。
同時,過早實習,還有可能無法應對未來的職業挑戰。佟志剛表示,低年級大學生專業儲備不足,實習時有可能得不到工作帶來的正向反饋,會消耗其對于職業的好奇心和興趣。
“實習本來是理論知識的實踐和延伸,過早、沒有相關專業知識背景的實習,看似經歷豐富,實則都宛如‘空中花園’。到最后,留下的可能不是職業背景‘光環’,更可能是因不健康的經歷造成的職業觀缺失。而一個沒有健康成熟職業觀支持、根基不穩職業人很難應對未來殘酷的職業競爭。”佟志剛說。
怎樣調和高校教育與市場需求間矛盾?
不建議低年級大學生“卷實習”,那么,大學生該怎樣找到自己的職業方向、形成正確的職業觀,企業與高校間該如何慢慢調和市場需求與高校培養模式滯后性間的矛盾?
面對高校教育滯后、企業招不到合適人選的現狀。當前不少企業的做法是提前一年開始招聘,通過一年的時間培養大學生、選拔最終留用的人才。比如,不少互聯網大廠都有暑期實習項目,通過暑期和大四一整年的實習,決定最終的留用者和其崗位。
諾輝健康人力資源部組織發展副總監李洪向中新社國是直通車介紹,諾輝健康在四年前就開始提前一年校招,經過半年或一年時間的培養,學生快速成長、匹配諾輝的崗位標準后,可轉為正式員工。“基本上通過培養,學生會熟悉企業的業務流程,掌握崗位必備技能,融入企業文化,培養效果整體不錯。”
但在佟志剛看來,這是一種企業為高校教育轉型慢“買單”的方式,理想的辦法是高校與企業聯合培養人才。
例如,高校可以多邀請一些企業,為大一至大三的學生宣講各個行業、企業的業務邏輯、產業知識、常見的崗位以及每個崗位大致需要儲備的知識等。經過三年的培養,學生對多樣化的崗位有所了解、清楚自己喜歡的行業、崗位,同時通過學習具備比較強的思維能力、形成比較健康、成熟的職業觀后,再去實習,反而會事半功倍。
陳曉霞同樣認為,高校應與企業聯合培養人才,比如可以采用雙導師制,將課本與高校的實驗、企業的前沿應用結合起來。“如部分高校的人工智能實驗室與華為、京東等進行了合作,這是一個比較好的趨勢。”她說,與職業教育相比,普通高校培養的是研究型的人才,但也要加大產學研的結合。
(因采訪對象要求,文中伊一、欣然、林琳均為化名)
24小時熱線:
13951428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