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最新公司動態及行業資訊
作者:張豐清(華南農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廣東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建設美麗中國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目標”。“把建設美麗中國擺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突出位置,推動城鄉人居環境明顯改善、美麗中國建設取得顯著成效,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加快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美麗中國建設必然貫穿于中國式現代化的整個進程中。因此,深刻把握美麗中國與中國式現代化的內在意蘊,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題中應有之義。
一
大自然是人類賴以生存發展的基本條件。馬克思主義認為,“我們這個世界面臨著兩大變革,即人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同本身的和解”。人與自然的關系作為人類社會最基本的關系,是中國共產黨人在探索中國式現代化的過程中必須面對并解決的問題。我們黨堅持以馬克思主義人與自然關系的思想為指導,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生態文化資源,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注重保護好生態環境,推動我國生態環境保護和治理不斷取得成效。
新中國成立后,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致力于把實現工業化、擺脫落后的農業國狀況、實現“四個現代化”作為發展的主題加以思考和探索的同時,高度重視江河的治理以及植樹造林與綠化工作。20世紀50年代就開啟了治理淮河工程,按照“統一規劃、蓄泄兼顧、綜合治理”的系統工程思路,上中下游同時推進,一體謀劃、相互配合,使得淮河流域洪澇災害防御能力顯著增強。這一時期還系統開展了黃河治理和海河治理工程,探索如何使大江大河化害為利。與此同時,毛澤東同志發出“綠化祖國”、要使祖國“到處都很美麗”的號召,強調“農林牧,一個動物,一個植物,是人類少不了的”,“沒有林,也不成其為世界”。這是對生態作用的高度概括,也是我們黨重視生態保護工作的重要體現。
改革開放以后,鄧小平同志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和中國式的現代化等重要命題,在強調“發展是硬道理”的同時,要求經濟建設應以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為前提。在實踐中更加注重林業建設,更加注重法制化建設,將環境保護上升為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加強組織機構建設,奠定了我國環境保護法制化、制度化和體系化的基礎。江澤民同志提出,在現代化建設中,必須把實現可持續發展作為一個重大戰略,并向全黨全國發出了“再造秀美山川”的號召。胡錦濤同志強調,堅持依靠群眾、依靠科技、依靠改革,不斷提高生態文明建設成效,努力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黨的十七大報告把生態文明建設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一起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任務。不難看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貫穿于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全過程,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更加完善。
二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不斷實現理論和實踐上的創新突破,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概括形成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本質要求和重大原則,初步構建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體系。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既彰顯了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又體現了其本質要求。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圍繞生態文明建設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論述,提出了一系列科學論斷,形成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正是因為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生態文明建設從理論到實踐都發生了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美麗中國建設邁出重大步伐。
黨的十八大明確了生態文明建設的總體要求,首次提出“建設美麗中國”,并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這是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之一,將“美麗中國”納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兩步走”的目標。黨的二十大報告進一步深刻揭示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中國式現代化、美麗中國建設之間的關系,把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納入中國式現代化總體格局,明確了2035年基本實現美麗中國的奮斗目標,明確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目標中的生態文明目標、實現路徑和方法措施,系統闡述了美麗中國建設對于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和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重要價值。
在深刻反思西方傳統現代化模式基礎上,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人類命運與共和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戰略高度,提出我們建設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強調堅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基本原則,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將美麗中國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重要目標,致力于實現生態化和現代化共融共贏。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我們建設現代化國家,走美歐老路是走不通的,再有幾個地球也不夠中國人消耗。”“走老路,去消耗資源,去污染環境,難以為繼!”人口規模巨大決定了中國式現代化必須摒棄西方發達國家大量消耗資源能源、肆意破壞生態環境、先污染后治理的現代化老路,走出一條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新路。中國式現代化也不可能通過殖民主義世界性的資源掠奪和環境破壞取得,要從根本上解決生態環境問題,必須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中國式現代化蘊含的美麗中國要素,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生態理論,是對世界現代化理論框架和實踐路徑的重大突破。新時代美麗中國建設取得的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和舉世矚目的生態文明建設奇跡,也為解決全球共同面臨的生態問題提供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三
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全面總結了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從理論到實踐所發生的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即實現了“四個重大轉變”,深刻闡述了新征程上繼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需要處理好的“五個重大關系”,要求以更高站位、更寬視野、更大力度來謀劃和推進新征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譜寫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新篇章,并系統部署了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戰略任務和重大舉措。這些重要論述尤其是“五個重大關系”,科學回答了美麗中國建設的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體現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在生態文明建設領域的鮮活運用,豐富發展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
當前,我國生態環境保護結構性、根源性、趨勢性壓力尚未根本緩解。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已進入加快綠色化、低碳化的高質量發展階段,生態文明建設仍處于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鍵期。美麗中國是中國式現代化“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我國未來五年發展的主要目標任務和到二〇三五年發展的總體目標,分別內含著“城鄉人居環境明顯改善,美麗中國建設成效顯著”“廣泛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碳排放達峰后穩中有降,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目標基本實現”。作為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理念和內容,美麗中國建設必將從目標引領、價值遵循、實現路徑等方面深刻影響我國的現代化發展,并將貫穿于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形成、拓展的全過程。新時代新征程,必須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按照黨中央的系統部署,處理好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重點攻堅和協同治理、自然恢復和人工修復、外部約束和內生動力、“雙碳”承諾和自主行動等重大關系,持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健全美麗中國建設保障體系,以生態文明引領美麗中國建設,以美麗中國建設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光明日報》(2023年08月14日 06版)
上一篇:OPEC+原油產量削至兩年來最低
下一篇:總書記“公開課”|以學鑄魂
24小時熱線:
13951428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