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最新公司動態及行業資訊
近日,在國家體育總局的統一部署下,國家國民體質監測中心正式發布《國民體質測定標準(2023年修訂)》(以下簡稱“新標準”)。這是自2003年以來,我國首次修訂《國民體質測定標準》。
國民體質是國家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國民體質測定標準是為衡量人體體質狀況制定的一套評測標準,旨在幫助人們了解自己的體質狀況。業內人士認為,新標準匯聚了國內外體質與健康領域最新研究成果,結合新時代國民體質與健康狀況和體質測評工作實際,將為國民科學健身提供精準評價標準,為體育強國和健康中國建設提供有效的科學技術手段及數據支撐。
新在何處
從整體來看,雖然此次公布的《國民體質測定標準(2023年修訂)》依然沿用身體形態、身體機能與身體素質三大部分指標體系,但在不同人群中納入的二級指標有所不同,在覆蓋人群、評價指標以及評價方法等方面也進行了大幅修訂。
據悉,從覆蓋人群的角度,新標準為適應我國老齡化進程,將老年人群年齡由69歲上延至79歲,新增70-79歲人群的體質測定標準。
在評價指標方面,此次新標準增加和改良了部分測試項目的評定標準以及部分測試指標。如幼兒靈敏協調能力、使用體重指數(BMI)反映人體肥胖程度等。修訂后的各人群體質評價,將更適應現階段國民的健康需求。
此外,新標準在評價方法上有了顯著改變。將原來的單項指標5分制評價調整為100分制,使評分更容易為大眾理解;且由原來的各單項指標得分簡單相加為綜合體質得分的方式,調整為根據不同指標的系數計算綜合體質得分。
“這種非等權方式評分更能區分不同指標在綜合評價個體體質狀況中的作用,從而反映各個年齡段的人群體質特點,使體質評價更全面、系統、客觀,在促進國民健康中發揮更為精準和積極的引領作用。”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國民體質與科學研究中心副主任馮強表示。
緣何修訂
馮強表示,2003年公布的《國民體質測定標準》距今已有20年時間,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國民體質發生了較大變化。“舊有標準并不能客觀反映我國國民體質的總體變化特征,不能更好地為促進人民體質健康和政策制定提供詳實可靠的依據。因此,有必要對標準進行修改。”
在首都體育學院體能訓練教研室主任史衍看來,為了更加全面、科學地判定國民體質,修訂標準勢在必行。“體重指數并不能全面反映一個人整體健康狀態,可能一個人體重較輕,但由于缺乏運動,體脂率仍然較高。新標準在身體形態15%的權重中,體重指數僅占5%,而體脂率占10%。”史衍舉例表示。
另一方面,一些業內人士也坦言,舊標準在實施中面臨一些問題,也是此番修訂的重要原因。
據介紹,按照2003年的標準,2000年至2020年,前5次國家國民體質監測達到測定標準合格等級以上的人數比例均在87.1%以上。“在實踐中,歷次國民體質監測達到合格等級以上的人數比例過高,既與人民群眾的健康狀態現實、社會的預期不匹配,又不利于相關職能部門下一步工作的開展。”馮強認為。
新“指揮棒”
制定《國民體質測定標準》,是國家和各級政府部門了解掌握國民體質狀況的科學依據,也是國民了解自身體質水平,激勵群眾參加體育健身,指導群眾科學健身的有效方法。據悉,新標準正式發布后,將作為評估國民體質變化規律和相關政策制定的依據。
北京體育大學中國運動與健康研究院副院長張一民認為,國民體質測定標準事實上發揮著全民健身“指揮棒”的作用。“新標準明確后,按照新標準得到的國民體質測定數據,就能夠明確今后一段時期全民健身工作重點在哪里;對大眾來說,也能夠更加全面了解自身體質狀況,清楚今后改善體質和健身的方向。”
馮強表示,國民體質測定標準的升級,不僅是構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全面推動全民健身,發揮體育增強人民體質水平功效的具體體現。
“當前,這一工作已成為國家體育總局全面落實‘全民健身計劃’的常態化工作抓手,運用科學方法將國民體質作為國家資源加以管理和利用,可以更好為體育強國、健康中國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
(工人日報 劉兵)
上一篇:郵政快遞業的“綠色足跡”
24小時熱線:
13951428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