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最新公司動態及行業資訊
山東淄博,今年因燒烤“火出圈”。趕上暑假,這里的燒烤店和景區里,人流絡繹不絕。但很多人不一定知道的是,這座新興的旅游城市還是一個老牌的工業之城,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所用的電機來自淄博,近的來說,中國首臺專門為精確放療服務的CT機誕生在淄博。
這里聚集的工業門類多達39個,相當齊全。其中,一些原本屬于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基礎原材料工業,正向“綠”而行,在一場“綠色趕考”中實現升級。
環境比公園還好!花園式的水泥廠
當記者來到淄博這家年產700萬噸的水泥企業時,一場生態環保的“期中考試”剛剛結束。
淄博市生態環境局淄川分局工作人員韓旭告訴記者,和粉塵相關的PM10數據,水泥廠測出來得比城市公園的還要好,整體監測結果還不錯。
綠色環繞的亭臺水榭,色彩鮮艷的墻面“外衣”,讓人很難想象,這樣的景色竟然都來自水泥廠。過去“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水泥園區,是如何變綠變新的?技術人員帶記者來到了生產線控制中心。
“氫”潔生產 摸透氫燃料“脾氣”
山東能源東華科技生產主管單超說,煅燒水泥主要依靠煤,但他們嘗試向水泥窯爐中投入綠色能源——氫能。通過監控曲線可以看到,隨著氫能用量增加,煤用量、氮氧化物排放量有所下降,“這說明氫能可以替代煤用作燃料,也可以使污染物排放量得到有效控制”。
作為當地第一家嘗試用氫燃料替代煤炭的水泥企業,他們最開始還有點摸不準氫燃料的“脾氣”。于是,企業聯合高校等機構,進行科研攻關,利用液氨作為儲存介質,解決了氫氣儲存難的問題;借助一系列算法模型和“工業大腦”,實現了對氫氣燃燒速度的有效控制。
這個氫燃料工程項目的技術負責人朱維源告訴記者,水泥窯爐里有各種原材料,就像烹制一個很復雜的菜肴一樣,在什么時候投入氫燃料、在什么位置投入、投入多少量,都是非常考究的。經過長時間的探索,實現了既降低碳排放,又產出高質量的水泥。
出廠報告上帶著綠色二維碼
在交貨環節,記者注意到這樣一個細節:這里的每張出廠檢驗報告右上角都有一個綠色二維碼。掃一掃就會彈出產品的碳足跡信息,生產過程中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哪個環節碳排放占比最大等,都一清二楚。對于一個高排放的行業來說,展示這樣的數據需要勇氣,也顯示了他們減排的決心。
山東能源東華科技總工程師朱波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氫能應用之后,企業一年可減少煤炭用量18000噸,相當于3000戶家庭冬季取暖一個月的采煤用量。同時,每年還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0000噸以上,相當于10000輛小汽車跑100公里的碳排放量被抵消了。
產品升級 傳統企業脫胎換骨
對于淄博的重工業企業來說,減煤降耗低碳發展,只是轉型的第一步,如何提升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才是終極目標。記者在調研時還發現,老工業城市現在產出的工業品越來越新。
距離本地最熱門的燒烤店不到5公里,有一個今年剛啟用的“淄博國際會客廳”。淄博市貿促會會長李秀清介紹,這是一個集中展示淄博高端制造和特色產品的地方,設立了新材料、智能裝備、新醫藥、電子信息等不同展區,吸引不少游客和采購商前來“打卡”參觀、洽談合作。
但記者在參觀時感到困惑,之前采訪過的水泥企業為什么在這里被放到了“新材料”展區?帶著好奇,記者又回到了這次調研的起點——東華水泥。
產品十倍增值 是如何做到的
在企業的展廳里,工作人員把記者引向一張產業鏈譜系圖。最基礎的石灰石,既可以是水泥的生產原料,還可以根據石頭的鈣含量和加工深度,延伸出氧化鈣、碳酸鈣、納米鈣等各種各樣的下游產品,用于食品、醫藥、電子等幾十個領域。產品鏈條每往下延伸一步,價格就要翻上幾倍。
山東能源東華科技董事長張全說:“我們最初的產品就是用石灰石加工成水泥,市場上一般賣到二三百塊錢一噸,現在我們把這種高鈣石分解出來,做成食藥級、納米級的碳酸鈣,這樣一來,產品在市場上賣到兩三千塊錢一噸,十倍以上的增值。未來,我們就不再是一個傳統的水泥企業,而是一個生產新材料的科技型企業。”
為了加快完成這種轉變,記者注意到,企業的名字已由“東華水泥”變更為“東華科技”。新的鈣基新材料產業園也在加緊建設,這將是一個零購電、零排放、零排廢、零化石能源的工業園。
“我們的能源來自光伏和風電,排放的二氧化碳實現完全捕集和再利用,整個鈣基新材料產業園做的是綠色循環經濟。”山東能源東華科技總工程師朱波說。
產品升級!變成“能吃”的石頭
企業還依托山東理工大學等機構,攻關鈣基材料新技術。原本“平平無奇”的石頭,經過精細加工變成食品級的碳酸鈣,應用到蛋白粉、鈣片、發酵粉等產品的生產中。能用的石頭變成了“能吃”的石頭。
記者在調研中發現,在淄博,像是這樣的產品升級并不是個案。
山東電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袁國梁說,淄博是重要的陶瓷產地,企業以前多是生產傳統的建筑陶瓷,現在主要研發生產防靜電、防火防爆的功能性新材料。
記者還注意到,當地原本做普通玻璃的廠家,通過技術創新,開始做太陽能電池板用的導電膜玻璃;傳統的造紙企業,現在轉型做裝飾用紙、電子元器件包裝用紙等等。
傳統產業上“長”出新產業
淄博市新舊動能轉換辦公室專職副主任魏新軍說,淄博主要是立足老工業城市的實際,加快傳統產業向綠色化高端化方向轉型,目前,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技術改造覆蓋面達到了80%以上,有一大批傳統企業實現了脫胎換骨式的發展。
在淄博市傳統產業發展中心主任唐海軍看來,傳統產業是淄博發展的根基,就像一棵大樹一樣,正因為有了幾千億傳統產業這樣深厚的根系基礎,才能不斷地長出新的產業、新的業態,開辟新的賽道。
“一家創新”帶動“N家更新”
不光是一條產業鏈、各自產業上的縱向升級,記者在調研中還發現,“前后左右”多條產業鏈上的協同升級,也是淄博現在正在做的事情。
記者來到淄博一家紡織企業,工人們正利用“尼龍66”為法國客戶趕制一張50000米的布料訂單。“尼龍66”是化工領域的新材料,因為彈性好、強度高等特點,可以用來制作帳篷、沖鋒衣等產品。他們說,就在一年前,就算這樣的訂單送上門,他們也比較謹慎,因為“尼龍66”這個原料以前主要依靠進口,交貨時間比較長,怕耽誤訂單交付,但今年,“尼龍66”在供應方面有一些新突破。
驅車1小時,記者隨后來到一家大型化工企業。盡管國內企業早就掌握了“尼龍66”的生產工藝,但生產它的關鍵性原材料“己二腈”,一度只能從國外購買,這樣的窘境被這家化工企業打破。
中國化學天辰齊翔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曉峰說:“目前,我們已經完成了對己二腈‘卡脖子’技術的突破,在國際上獲得了更大的話語權。今年‘尼龍66’順利投入量產,由此帶動下游企業的發展,像紡織、航天、新能源汽車等領域都從中受益。”
上游原材料企業攻克核心技術,下游各類生產企業就能拿著新材料做新產品,“一家創新”帶動“N家更新”。
從賣產品到賣服務 協同升級
電機被稱為工業生產的“心臟”,電機上一般都有傳感器。技術人員說,這里的160多臺電機都聯上了網,每時每刻產生的數據除了實時傳送到廠區中控室,還同步匯集到10公里外的一家企業,因為那里才是設備運維的“超強大腦”。
不過,工作人員告訴我們,用“制造企業”來形容他們現在已不太準確。副總經理欒興存說,他們利用工業互聯網平臺,將這些設備連接到平臺上,隨時發現問題,隨時解決問題。對于他們來說,現在不光賣電機,也開始賣服務,這一塊的增長每年都在30%以上。
電機制造企業轉型做服務,輻射的是水泥、鋼鐵、電力等多個行業。通過設備托管,這些電機多的工廠,既可以提高機器的運行效率和能效水平,還可以節約單獨組建運維團隊的人力成本。
“套娃式”創新 助力協同升級
在淄博,這樣相互嵌套的產業升級還有不少,一個套一個,一個接一個。城市中產生的危險固體廢物賣給建材廠,既做環保焚燒處理,又為工廠窯爐提供可靠的燃料;建材廠生產排放的余熱,又輸送給隔壁的陶瓷廠用于供能,從源頭上減少煤炭使用。
如何看待這樣的“套娃式”創新?
在淄博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副局長韓俊波看來,淄博產業齊全、企業眾多、產品多樣,企業產品之間互為原料、互為上下游的現象比較普遍,這就形成了一種獨特的現象,就是一個點的突破,很可能就會帶動一大片的創新。這些年來,企業創新不斷涌現,這些創新點又相互影響,相互帶動,此起彼伏,從而帶動了全產業的轉型升級。
(央視新聞客戶端 總臺央視記者 王琰 岳群 吳昊 劉柏煊 淄博臺)
24小時熱線:
13951428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