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最新公司動態及行業資訊
【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中國式現代化】
9月19日至21日,第九次全國對口支援新疆工作會議在新疆喀什召開,會議全面總結了新時代對口援疆工作取得的顯著成效,并為下一階段的對口援疆工作提出方向指南。
產業援疆、教育援疆、人才援疆、文化潤疆……黨的十八大以來,尤其是2014年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以來,19個援疆省市及中央各有關單位堅持全面援疆、精準援疆、長期援疆,對口援疆投入資金之巨、參與人員之多、覆蓋領域之廣、取得成效之大前所未有。
跨越山海,協力同行。廣袤的天山南北,一座座現代化建筑拔地而起,一處處民生工程竣工投用,一個個強基礎、促發展的援疆項目落地生根,結出累累碩果。
產業援疆增強“造血”能力
金秋九月,新疆大地瓜果飄香。在喀什地區疏勒縣“蔬樂”現代高效農業示范園內,來自山東的“郭牌西瓜”又種上了一茬。
“我們采用的立體式吊蔓種植,一瓜一蔓,最大程度保證西瓜的口感和甜度。”來自山東的技術人員于堯堯話語中掩飾不住興奮。短短兩年時間,“郭牌西瓜”在喀什就扎下了根,僅疏勒縣一個種植基地,年產西瓜近2000噸,產值超億元,遠銷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
緊貼疏勒所需,發揮山東所能。山東援疆先后引進山東水發集團、山東郭牌西瓜、江蘇德利爾等15家龍頭企業入駐疏勒,建設現代蔬菜產業示范園、現代農業示范園、智慧農業產業園等7座現代農業產業園、9座種植基地,建成8萬平方米智能溫室大棚、1000余座日光溫室大棚。如今,疏勒縣全縣種植蔬菜30萬畝、鮮果25.4萬畝,帶動10.8萬名群眾增收致富。
同心強產業,攜手促發展。新一輪對口援疆工作啟動以來,各援疆省市立足受援地資源稟賦和區位優勢,推進實施了一大批產業援疆項目,助力受援地特色優勢產業不斷發展壯大。
8月18日,在2023(中國)亞歐商品貿易博覽會上,河南省產業援疆重點項目——河南龍成集團有限公司(伊吾)年產1500萬噸煤炭分級分質梯級利用項目簽約成功。
“哈密市有豐富的富油煤資源,煤化工產業具有良好的發展基礎,我們自主創新研發的低階煤低溫熱解技術在這里大有用武之地。”河南龍成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朱書成表示,將加快推進項目建設,早日投產,為新疆煤炭煤化工產業的發展作出貢獻。
在產業援疆過程中,河南先后引進中信重工、河南好想你、河南力歐集團、河南天豐、洛陽雙瑞等110多家企業到疆投資興業,總投資額超72億元。
走進霍爾果斯南部產業園區現代農業科技產業園,一排排西紅柿整齊排列,藤蔓上掛滿圓潤飽滿的果實。“產業園就是一個植物工廠,一年四季均有產品出售,今年上半年銷售番茄1750噸,銷售額2000萬元。”霍爾果斯農科集團黨組成員、副總經理趙和平介紹。
作為連云港援疆重點農業項目,霍爾果斯現代農業科技產業園投入援疆資金1.035億元,項目占地約1000畝,帶動周邊群眾就業100余人。
產業發展是富民興疆的關鍵,連云港第十一批援疆工作組重點實施招商引資和特色農產品銷售項目,上半年累計銷售新疆農產品990萬元,其中伊犁農產品超500萬元。
江蘇省設立9家江蘇援疆產業園,打造15個現代化就業實訓基地和12個就業創業孵化基地,帶動就業創業5.1萬人;廣東援疆引進多家廣東能源企業投資建設2000萬千瓦光伏項目,并引進一批光伏產業鏈企業,推動了新疆新能源產業發展壯大;浙江援疆圍繞蘋果、核桃、沙棘等特色優勢農產品,實施“一縣一品一鏈”“百村千廠”工程,從育種、種植、精深加工、銷售等薄弱環節入手,增強特色產業發展動能……
引進一個龍頭、帶動一個產業、形成一個集群。立足變“輸血”為“造血”,各援疆省市把推進產業援疆作為促進受援地經濟發展、增加就業的重要抓手,促進了地方特色優勢產業發展壯大,讓新疆成為投資興業的一方熱土。
“組團式”援疆惠及民生
“黨的政策亞克西!援疆醫生亞克西!”在阿克蘇地區沙雅縣塔里木鄉克里也特村,村民古麗米熱·玉蘇普話語中難掩激動。去年,在浙江省醫療援疆兒內科專科聯盟活動的幫助下,她7歲的女兒成功接受了門靜脈高壓脾腎分流術,康復后和其他孩子一樣走進了學校。
在“組團式”支援當地衛生健康事業發展中,浙江采用遠程醫療、定期培訓、學術交流等方式,形成“浙江后方支援醫院—受援醫院—縣(市)醫院—鄉鎮(社區、團場)衛生院”多級聯動、雙向轉診、多方受益的醫療援疆模式。
此外,浙江援疆首創“醫學專科聯盟”并向全疆推廣,通過“以院包科”“以市包縣”等方式,系統性提升受援醫院人才培育能力,培養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等高層次人才12名,本地科主任(副主任)43名,引入新技術140項,其中50項填補當地技術領域空白。
自2016年開始,醫療人才“組團式”援疆工作在探索中前行。全國40余家三級醫院與受援地30余家縣級醫院建立支援關系,新建、改擴建地縣兩級醫療機構200余個,一個個重點專科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縣域醫療服務能力明顯提升。
山東援疆深入實施“點餐式”醫療援疆、“青藍工程”和醫療服務能力提升工程,深化學術交流、醫療會診、示范教學等方式,強化醫療人才培養、醫療設施更新,試點“醫連新”醫療共同體;福建、山西兩省18家醫院與昌吉州各縣市醫院結成幫扶互助關系,設置醫聯體、專家工作站,柔性引進醫療人才開展“傳幫帶”活動,不斷提升受援地醫療衛生水平;上海市支持喀什第二人民醫院打造區域腫瘤中心醫聯體,強化線上和線下診療服務一體化,讓人民群眾都能共享智慧醫院和優質醫療服務……
新一輪對口援疆工作開展以來,在中央單位和19個援疆省市傾力支援下,新疆積極推動“組團式”援疆從醫療向教育、科技、農業、水利、產業發展、園區管理等重點領域拓展,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持續發力,不斷提升各族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在哈密市第十六中學、兵團十三師新星市第一中學以及新星市職業技術學院,處處可見河南名師的身影。河南省先后選派教育人才726名奔赴受援地共建200個優秀教學團隊,開展“萬名教師支教計劃”“雙百計劃”“中原名師哈密行”等活動,建設“中原名師工作站”和“云工作室”30個,推進河南省135所學校與受援地122所學校結對幫扶,培養當地教師1500名,惠及當地近10萬學子。
教育人才“組團式”援疆的創新發展,帶動受援地學校管理、教研、課程整體協同提升。各援疆省市共選派各類援疆教師3萬余人次,直接“傳幫帶”骨干教師2萬余人,培訓當地教師110萬余人次。
對口援疆,民生優先。各援疆省市聚焦新疆各族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精準發力,10年累計安排援疆資金近1700億元(含兵團),并將援疆資金總量的80%用于縣及縣以下基層、80%用于民生,解決了一批基層難點堵點痛點問題,增進了各族群眾民生福祉。
文化潤疆凝聚人心
走進新疆喀什地區英吉沙縣非遺小鎮“刀王故居”,古樸厚重的文化氣息撲面而來,非遺匠人鏗鏘有力的敲擊聲,吸引著眾多游客駐足觀看。展廳內,精美別致的英吉沙小刀更讓游客們贊不絕口。
立足英吉沙小刀、土陶、模戳印花布、達瓦孜四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和創新發展,山東援疆傾力打造的文旅非遺小鎮項目,為文旅融合發展注入磅礴動能,也讓傳承數百年的老手藝成為帶動百姓致富、助力鄉村振興的新產業。
在和田市玉龍喀什鎮克熱格艾日克村,婀娜嫵媚的“燈舞”、端莊大氣的“錦繡舞”、火熱動感的“集市舞”……舞劇《五星出東方》各具特色的舞段表演讓在場村民目不暇接。
舞劇《五星出東方》是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揮部、和田地委宣傳部聯合北京演藝集團共同創排的文藝精品。今年,在編舞和骨干演員的指導和幫助下,這部舞劇實現本地化,扎根和田。新玉歌舞團把舞劇的精彩片段帶到各個鄉村,讓各族群眾共享文化潤疆成果。
文化潤疆,要以聚人心為根本。為此,浙江援疆深入開展“戲曲浙疆”“文博浙疆”“書畫浙疆”等十大文化潤疆舉措,開展文化交流活動1000多場次,浙江和對口支援的阿克蘇地區各族群眾參與人次達500多萬,形成各民族文化和諧交融的生動局面。
為推進文藝精品創作,浙江援疆和阿克蘇地區聯合創作大型歷史京劇《班超》、歌舞劇《千年之約·夢回拜城》、實景劇《絲路愛情故事》、電影《漢使令》,培育溫宿柯爾克孜族刺繡、阿瓦提農民畫、柯坪“柯小駝”、新和手工樂器等“一縣一品”文創產品體系,有力提升了阿克蘇地區的文化知名度和影響力。
從精準“輸血”、強化“造血”到助力“活血”,各援疆省市不斷創新文化援疆模式,以文化人、凝心鑄魂,為受援地文化發展注入了強勁的內生動力。
江蘇援疆和新疆克州兩地文藝家經過多年創作編排和打磨提升,推出文藝精品歌舞劇《瑪納斯》,讓柯爾克孜族的文化瑰寶重新綻放光芒;山西援疆開展“文藝輕騎兵”活動,推動優秀地方劇目和提線木偶、絳州鼓樂等“山西絕活”走進基層,播撒文化潤疆的“蒲公英種子”;上海援疆在喀什地區多所學校引入昆劇、京劇等劇種經典曲目,把傳統藝術元素搬進校園……
以文潤疆,讓同心之花在天山腳下絢麗綻放。以文化為紐帶,各援疆省市不斷促進與新疆各族群眾的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譜寫了民族團結、共同奮進的動人篇章。
■數說
10年來,累計安排援疆資金近1700億元(含兵團),并將援疆資金總量的80%用于縣及縣以下基層、80%用于民生。
10年來,培訓各類干部人才近400萬人次,選派2萬余名干部人才赴援疆省市掛職學習,選派3000多名青年科技英才赴內地高等院校等進行定向培養。
10年來,大規模援疆投入持續惠民生,1100萬各族群眾住房條件改善,200多萬勞動力穩定就業,新建和改擴建學校2100余所。
數據來源:第九次全國對口支援新疆工作會議
(本報記者 李慧 尚杰 趙明昊 王藝釗)(來源:光明日報)
24小時熱線:
13951428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