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最新公司動態及行業資訊
證券時報記者 唐維 張淑賢
傳統制造企業插上數字化的翅膀,一躍成為智能化工廠,工人喝著咖啡,動動指尖,即可煉鋼,這是“燈塔工廠”寶鋼股份上海寶山基地的一幕。
世界經濟論壇全球范圍內遴選的“燈塔工廠”,有著“智能制造奧斯卡”之稱,代表著全球智能制造最高水平。目前,我國“燈塔工廠”數量已達到42家,占全球的比重超過三分之一。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科技與標準研究所副研究員王凡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這標志著近年來我國本土先進制造企業正在通過數字化、智能化加快轉型升級、提質增效步伐,助力我國制造業實現“從大到強”的華麗升級。
制造業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建設制造強國,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目前,多地正以“燈塔工廠”、“標桿工廠”培育為抓手,推動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加快向價值鏈中高端邁進,推動中國制造走向“中國智造”。
鋼鐵廠也可以
喝著咖啡“指尖煉鋼”
燈火通明、爐火通紅、熱浪滾滾……談到鋼鐵廠,不少人會浮想起這樣的畫面。然而,在全球“燈塔工廠”寶鋼股份上海寶山基地,類似場面早已消失不見。
寶鋼股份上海寶山基地,面積達23平方公里,里面分布著若干座廠房。寶鋼股份冷軋廠熱鍍鋅智能車間即是其中一個,在這個被稱為“黑燈工廠”的車間里,看不到來回走動的工人,只有頭頂上的無人行車抓著約2米高的冷軋鋼卷來回穿梭。而不遠處的操作室里,工作人員坐在電腦前,監控著各類生產數據。
“鋼鐵廠傳統的作業方式,通過數字技術、工業機器人以及自動化裝備的應用來改變,工人可實現遠離現場進行操作。”寶鋼股份數智部相關負責人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工作人員在操作室喝著咖啡,動動指尖即可完成工作,就像智能駕駛一樣,不用駕駛員搬方向盤,只需在旁邊監控即可。”
數字技術與工業的結合,大幅提升了工藝效率。以寶鋼股份上海寶山基地的1580熱軋智能車間為例,與傳統工廠相比,該智能車間勞動效率提升47%,工序能耗下降9%,質量成本下降20%,產品不良率下降10%。
這被認為是質的變化。鋼鐵行業普遍存在大規模生產與用戶個性化需求之間的矛盾,鋼鐵行業的生產方式是按訂單組織生產,通過數字化的手段,可以不斷實現資源優化與效率提升,將業務人員從繁瑣的工作中解放出來,從事附加值更高的工作。
美的集團更是已有5家工廠入選“燈塔工廠”。最新入選“燈塔工廠”的是廚熱順德工廠,該工廠是全球第一大洗碗機生產基地,年產量600萬臺。對于順德工廠入選“燈塔工廠”的理由,美的集團供應鏈系統IT部長陳俊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該工廠在端到端價值鏈中應用了人工智能、數字孿生和其他第四次工業革命技術,使單位成本降低24%、交付時間縮短41%、研發時間縮短30%、缺陷率降低51%。
入選“燈塔工廠”是企業多年數字化轉型成果的一次檢驗。2012年到2020年,美的用8年時間,投入超百億元,逐漸完成數字化1.0和2.0的轉型。此后構建起工業互聯網1.0,到如今工業互聯網2.0正式開啟。寶鋼股份則在2015年啟動數字化轉型,全力打造智能工廠。
陳俊表示,通過數字化改造,“燈塔工廠”不僅可以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保證產品零缺陷,同時還能實現廣泛的柔性自動化生產,解決小批量、多批次的生產需求。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的數據,類似寶鋼股份上海寶山基地和美的廚熱順德工廠這樣的“燈塔工廠”,我國已有42家,占全球的比重超過三分之一。
在工業互聯網研習社創始人兼首席行業分析師劉成軍看來,中國“燈塔工廠”數量占比超過三分之一,標志著中國從“世界工廠”大而全的規模化追求,逐漸邁向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這具有非常重要的轉折意義。
“中國已成為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制造大國。2012年至2021年,中國制造業發生了歷史性的變革,中國制造業增加值占全球比重由22.5%提高至近30%。”麥肯錫全球董事合伙人侯文皓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尤其是疫情期間,中國企業數字化轉型非但沒有按暫停鍵,反而按下了加速鍵,基于此,中國‘燈塔工廠’的比例超過全球三分之一是恰如其分的。”
“燈塔工廠”助力
中國制造轉向中國智造
入選“燈塔工廠”,讓多年堅持數字化轉型的企業既有面子又賺了里子,其經驗可成為制造企業的指路明燈。侯文皓向記者表示,“燈塔工廠”代表著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新趨勢和新標準,對中國企業從制造走向智造起到了引領作用。
“寶鋼股份上海寶山基地1985年9月投產,是一家擁有40多年歷史的企業,在新的信息技術條件下如何被改造,以煥發出新的生命力,這不僅對鋼鐵行業,對所有的行業都有借鑒意義。”寶鋼股份數智部相關負責人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王凡向記者表示,“燈塔工廠”作為智能制造和數字化轉型升級的標桿,能夠催生智能化設計、網絡協同制造、大規模個性化定制等新產品、新模式、新業態,同時其外溢擴散效應賦能其他行業,加快中國智造的崛起。
在“燈塔工廠”的評選中,可復制性、可推廣性是考核的一項核心指標,比如,推廣到其他的行業,能否帶來生產效率、運營成本等經營指標的改善。
陳俊透露,美的“燈塔工廠”首先在集團內部進行復制推廣,此外,美的還將自身數字化轉型的經驗對外賦能。作為美的集團輸出“燈塔經驗”的數字化平臺,美云智數已將數字化轉型經驗賦能聯合利華、隆基股份、石藥集團、比亞迪等40多個行業、超過400家大型企業。
頭部企業獲評“燈塔工廠”后,向行業廣大中小企業輸出技術和經驗,促進更多本土服務商參與數字化轉型浪潮中來,在頂層設計上有望構建符合我國國情的先進制造企業評價體系。
劉成軍表示,與“燈塔工廠”相近的概念是“標桿工廠”,這也是政策和業界最常使用的概念,“標桿工廠”具有行業引領價值,“對中國制造來講,一方面要強調前瞻性和引領性,另一方面要強調多樣性,各行各業都可以探索不同的進化路線,打造出滿足用戶需求的工廠形象。”
數字化技術的不斷突破,有望推動實現高端制造、高水平制造。以鋼鐵行業為例,部分產品要將20cm、30cm厚的板坯軋制成厚度只有0.14毫米的鋼板,對工藝技術要求非常高,這就需要依靠數字化方式。
除了扎根制造、以制造卓越為愿景的生產制造“燈塔工廠”外,一些“燈塔工廠”已經走出數字化工廠的領地,開啟了數字化企業之旅。它們在數字化生產的基礎上,打通了其他價值鏈的數字通道,實現了各價值鏈的資源優化,并為下游客戶和上游供應商帶來了新的核心價值。
寶鋼股份數智部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寶鋼即是圍繞價值鏈展開的產供銷研等全鏈條數字化轉型的典型,“以前鋼鐵企業只能在線下與用戶交互信息,現在可以在專業系統內與客戶交互,鋼鐵企業生產系統與大客戶產銷系統對接,客戶的生產計劃直接轉化成合同。”
事實上,中國不僅是擁有“燈塔工廠”最多的國家,同時也是端到端“燈塔工廠”數量最多的國家。在42家位于中國的“燈塔工廠”中,22家打通了端到端全價值鏈,占全球端到端“燈塔工廠”的一半。它們與價值鏈上的不同利益相關方展開合作,在數字化技術的幫助下,能夠按需批量生產定制產品,并與供應商實時共享數據,快速應對需求波動,重塑客戶體驗。
“中國端到端‘燈塔工廠’占比高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中國的制造商更愿意擁抱端到端全價值鏈數字化轉型,與此同時,中國用戶的個性化需求與日俱增、品牌競爭日趨激烈、電商業務蓬勃發展等因素,也在倒逼中國企業開展端到端的數字化轉型。二是在數字化用例的選擇上,中國的端到端‘燈塔工廠’從用戶、產品、效益等維度出發,根據業務需求制定出最合適的數字化業務藍圖。”侯文皓說。
產業數字化轉型
成為各地政府的“必答題”
如何讓企業快速擁抱數字化,已成為各地方政府的“必答題”。
偌大的生產車間里,一條長約50米的自動化生產線上每天只需幾個備料人員和工程維護人員。0.6秒,不過一眨眼的功夫,一個霧化器就已生產完成。一條自動化生產線每小時可生產6000多個霧化器,一年產量就超千萬。
“這條生產線是由我們自主研發的,生產線的每一次改進幾乎都是以秒為單位來計算。”全球電子霧化巨頭——思摩爾的生產中心負責人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自動化產線用工數比手工產線減少了84%,生產效率相比手工產線提升了500%以上。
生產中心擁有1個車間中控室、1個生產車間、1個物料準備車間和1個包裝車間。車間中控室負責對所有生產設備進行統一管理、監控、數據采集及存儲,幾個車間通過工業以太網互聯,將生產品質數據上傳系統,并執行系統的生產指令。
這是廣東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生動縮影。作為制造業大省,廣東大力推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推進地方產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廣東省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實施方案》明確提出,到2023年實現3萬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施數字化轉型,80萬家企業上云用云降本提質增效。到2025年實現5萬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實施數字化轉型,帶動100萬家企業上云用云降本提質增效。
上海從2020年開始實施“100+智能工廠專項行動方案”,目標是建設100家智能工廠、打造10家標桿性智能工廠、培育10家年營業收入超過10億元具備行業一流水平的智能制造系統集成商、搭建10個垂直行業工業互聯網平臺。
浙江省近期發布的智能制造行動方案(2023-2025年)(征求意見稿)明確,要實現全省規上工業企業數字化改造全覆蓋、重點細分行業中小企業數字化改造全覆蓋,累計建成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1000家、未來工廠100家、國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廠30家,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達到二級及以上的中大型企業超過50%。
在侯文皓看來,中國制造業推進數字化轉型的不斷加速,得益于各方對智能制造的重視和支持,“中國制造業正處在一個大變局的時代,面對空前激烈的內外部競爭,數字化轉型為提升運營效率和商業模式創新提供了巨大的機會,也是制造企業穿越周期、贏在新常態唯一可行的途徑,這一點已成為中國制造企業的共識。”
“燈塔工廠”成為多地推動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抓手。已擁有8家“燈塔工廠”的江蘇,仍在積極開展“燈塔工廠”培育行動。其中,常州今年7月宣布,擬開展2022年“燈塔工廠”培育行動,申報主體為鏈主企業或細分領域龍頭企業;蘇州也透露,將建立“燈塔工廠”培育機制,鼓勵和支持更多的龍頭企業參與“燈塔工廠”建設,據悉,該市已遴選出20余家基礎較好的企業納入“燈塔工廠”培育庫。
湖北今年9月宣布,在5G全連接工廠、“5G+工業互聯網”、工業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領域,每年培育100個典型應用案例,培育一批全球“燈塔工廠”和“未來工廠”。
“對于‘燈塔工廠’的重視標志著地方制造業轉型的迫切需求,急需通過‘燈塔工廠’數字化制造和全球化4.0示范引領效應,以整體解決方案等方式逐步開放數字應用、智能生產技術,帶動廣大中小企業數字化發展,由此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王凡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王凡建議,各地在打造“燈塔工廠”過程中應當注重夯實基礎,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在加大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時尤其要注重科研成果的高效轉化,同時引導扶持一大批智能制造中小企業,構建起“燈塔工廠”+小企業的協同發展格局。與此同時,各地打造“燈塔工廠”時需要結合自身產業基礎優勢,從宏觀層面做好頂層設計,有序布局,防止一哄而上、重復建設和同質化競爭。
24小時熱線:
13951428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