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最新公司動態及行業資訊
中新網上海11月17日電 (記者 鄭瑩瑩)“化學,英文chemistry,有個try(嘗試),可以說化學離不開‘嘗試’,屬于實驗性很強的學科。”華東理工大學副校長朱為宏新近在受訪時說。
朱為宏近日獲評“上海市科技精英”。他說,化學是一門“中心”科學,它極大地推動了材料、能源、環境、制藥、生命科學等學科的發展。
他經常跟學生說,不管你將來是做新材料、制藥、精細化學品,還是做生命科學研究,首先要把化學的基礎打牢。
朱為宏就是學化學出身的。1992年,他從南京師范大學化學系畢業,來到南開大學繼續攻讀化學系碩士;1995年,他來到華東理工大學精細化工研究所攻讀博士。
在受訪中,他感嘆與華東理工大學也結緣27年了,現在往回看,發現有的工作剛開始做的時候并沒有刻意去想,做了一些以后再返回去總結、思考,再沿著方向繼續深入,可能就形成了今天的一些科研成果。
他研究精細化工,長期從事光敏化學產品工程領域研究。比如,他研究光敏產品核心技術,推動“變色行業”的產業發展,包括熒光傳感、高端防偽技術、變色眼鏡、變色玻璃等光致變色產業鏈的突破。他已發表Nature(《自然》)等SCI收錄的論文330余篇,其中先后有49篇入選ESI高被引論文。
朱為宏主攻的是基礎科學研究,在他看來,只有取得基礎研究的突破,才有高性能的產品,“要提升產業化應用性能,要從源頭——基礎研究上去突破,在‘從0到1’這個階段突破,基礎研究是所有技術問題的‘總機關’。高端產業化應用與基礎研究密不可分。”
他舉了個例子,比如在材料上,有時候性能不夠優越,是因為可調控的(分子)有限,如果從分子源頭創新,在基礎研究上有所突破,可能一下子就把瓶頸突破了。
對于自己的光敏產品研究,他這么總結:“光之所致,超越所見”。他解釋,“光之所致”指的是光的非接觸快速響應;“超越所見”指的是團隊希望在功能上予以突破。(完)
24小時熱線:
13951428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