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最新公司動態及行業資訊
中新社南寧10月8日電 題: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開行3萬列 從“一條線”發展成“一張網”
中新社記者 楊陳
10月8日,在廣西北部灣畔的欽州鐵路集裝箱中心站,一列滿載印尼起酥油、越南紅薯淀粉、海南椰子汁等110個集裝箱的海鐵聯運班列,沿著中國西部省(區市)與東盟國家合作打造的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一路向北,駛向重慶團結村站。
這是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第30000列海鐵聯運班列。2017年4月28日,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海鐵聯運班列首列成功發車,并迅速進入了發展“快車道”。
“以前,這個車站只是欽州保稅港區的配套設施,3條股道、2人值守,每周只有一兩列貨運列車發出。”欽州港東站站長黃江南介紹,隨著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建設深入推進,該站已發展成為擁有12條股道、43名職工、每天到發海鐵聯運班列20列左右的國際貨物樞紐站。
數據顯示,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海鐵聯運班列從2017年的178列,到2022年的8820列,增長了49倍,每年保持30%以上的增長;2023年開行量將突破9000列。
第一個“10000”列用時1461天,第二個“10000”列用時487天,第三個“10000”列僅用時397天。在“一帶一路”倡議帶動下,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海鐵聯運班列一路高歌猛進,成為中國快速發展的國際班列。而廣西因其與東盟國家相鄰的優勢,成為這條通道的關鍵節點和陸海交匯門戶。
廣西北部灣國際聯運發展有限公司運營部部長李洪峰表示,“現在,從柬埔寨大米到泰國香水椰、山竹,以及越南百香果、糯米,巴西的凍牛肉,越來越多東盟及其他國家的農產品通過陸海新通道進入中國市場,成為消費者餐桌上的‘常客’。中國的新能源、新材料、機電產品等采用通關一體化模式,通過鐵路和海運無縫銜接運往國外。”
據統計,2022年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沿線省區經廣西口岸進出口貿易總額超5000億元(人民幣,下同),創歷史新高;2023年上半年已累計超2900億元、增幅近50%,輻射帶動作用明顯。
經過多年建設,如今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已從“一條線”發展成“一張網”,基本形成東、中、西三條主干道,以及鐵海聯運、國際鐵路聯運、公路班車三種物流形態。服務范圍已輻射至中國18個省份、69個城市、138個站點,使中國西部省(區市)向南經廣西、云南等沿海沿邊口岸通達世界各地,比經東部地區出海所需時間大幅縮短。出海口廣西北部灣港開通內外貿集裝箱航線76條,通過該港現有航線網絡可通達全球集裝箱港口,輻射范圍涵蓋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00多個港口。
得益于此,近年來,選擇落戶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的新通道沿線企業也日趨增多。包括欽州的廣西華誼能源化工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廣西石化公司煉化一體化轉型升級項目基地,北海的惠科電子產業園、太陽紙業、信義玻璃,防城港的鋼鐵、電解銅、精制食用植物油企業等。
專家分析指出,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攜手“一帶一路”合作伙伴共商共建共享發展新機遇,作為物流通道和經濟走廊,為保鏈穩鏈提供了新選擇。(完)
24小時熱線:
13951428565